阳光型抑郁症怎么办?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得了抑郁症的人会容易陷入消极思维中难以自拔,并且不愿意与人接触,对生活失去兴趣、热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厌世感。抑郁症患者往往会给人闷闷不乐的感觉,而阳光型抑郁症则正好相反。
他们面带微笑,能与人侃侃而谈,看上去一副阳光、快乐、自信的样子,然而他们这都是呈现给他人的假象,在伪装的背后,是隐藏在内心的孤独、郁闷、压抑与绝望感等。
因此,对于阳光型抑郁症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往往难以被身边的人发现,也就难以及时获得帮助与干预,他们需要自己消化自己内心的抑郁情绪。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出改善:1、不要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
对于阳光型抑郁症的人来说,与人交流并不是难事,甚至他们在别人眼中可能还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形象。
可是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悦的一面,我们不需要每天都是笑脸相迎,首先要能够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接受自己抑郁的情况。
其次,试着向家人和朋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知道他们是坚强的后盾、会乐意倾听自己的内心,会愿意为我们提供有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另外,当发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倾向时,不要什么都一个人扛着,可以去向学校老师、相应心理援助机构、心理医生等寻求帮助,及时干预自己病情的发展。
2、多运动、多接触阳光、保证睡眠身体和心理的互相影响、息息相关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与补给,才能产生令我们身心愉悦的条件。并且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帮助我们战胜抑郁情绪。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让开心的事情占据你的大脑,或者用忙碌来充实自己,别想那些难过不开心的事情。严重的话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祝你早日摆脱抑郁,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的,别被那些黑暗的事情打倒,加油
一,正面认识抑郁本身
二,敢于“对抗”
具体可以这样展开:
一,对于“阳光型抑郁”的认识:有3个方面因素
1.原生家庭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来看,离异单亲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更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极端的家庭教育风格,过度专制的父母往往压抑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为了讨父母欢心,孩子常伪装的积极活泼。2. “完美主义”的人格障碍
卡尔·荣格提出“人格面具”,指公开示人的一面,希望给人一个好印象,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一个人若是过分沉溺扮演的角色,就会通过故意讨好迎合别人来维持关系,为了达到别人对自己的高期望而用乐观假面去应对。
当然,心思敏感常为他人考虑,忽略自己感受的人群也更易让微笑抑郁症找上门。
3. 来自社会施压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极大部分源于社会的刻板印象、偏见以及歧视。当今社会对微笑抑郁症的科普非常欠缺,甚至有些人认为这只是简单的“想太多”,或是“ta看起来整体笑嘻嘻的,肯定没啥事”……
二,对抑郁的“抵抗”:
1. 正视抑郁情绪,真实对待自己
承认抑郁并不可耻,总是麻痹自己“我很好”才会陷入抑郁的漩涡无法自拔。
微笑抑郁症只是一种病,是我们情绪上的一场小感冒而已,但它绝不是耻辱,更不应该用“病耻感”来进行自我伤害和攻击。
揭开微笑的面纱,学会拥抱内心真实的纯粹!
2. 学会宣泄,为自己解压
研究表明,书写表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类似于弗洛伊德通过自由联想揭示个体的潜意识。
运动疗法也有助于治疗轻微或早期微笑抑郁症,运动后释放的内啡肽让人感到愉悦。
多吃富含VB的食物,如香蕉、苹果、巧克力等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徜徉于书籍的海洋同样是对抗抑郁的一剂良药。
3. 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主动向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诉苦”,寻求心理援助。
当心理压力过大时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于轻度抑郁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如自我催眠等,对于较严重的抑郁症要辅助药物治疗
一向阳光开朗的人是如何变得抑郁的?
谢邀。一向阳光开朗,碰到伤心难过的事,自己走不出来,没有及时释放,失去拯救自己机会变的抑郁的。自己有个朋友和我同岁,以前经常一起玩,她比较阳光开朗,家庭条件比较好,儿女很孝顺,前几年她女儿突然死了,对她打击非常大,作为朋友劝也没用,后来就成了抑郁症了,这些年靠药维持。碰到有事一定要走出来,自己救自己。
一向阳光开朗的人忽然变的抑郁,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也许学习上工作上的压力,还有家庭的变故等等各方面造成的,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差性格又比较内向,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能变成抑郁症。
一向阳光开朗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
平衡心理状态的人应该是喜怒哀乐烦,七情六欲丰的。他们具有自然释放情感压力的自信和能力,减轻精神负担,因此能比较合理的控制情绪,使自己处于中等偏上的积极状态。
只有受过重大刺激才该得抑郁症——事实上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任何人都有可能患该病。
抑郁症的病发与康复均属于患者主观问题,只要“想得开”就能痊愈——事实上某些抑郁症须配合药物治疗。
这些误解往往是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帮助与及时就诊的最大原因。
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就有一个患者或潜在患者,这个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抑郁症足以威胁生命,破坏有序宁静的生活日常,战胜抑郁症的第一步——正是认识抑郁症、厘清对抑郁症的误解。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一向阳光开朗的人如何变得抑郁的,这可能是他近段时间遇到了什么了
视频加载中...困惑的事情,或者是情感方面和其它事情,是自己不能够解决,是自己走不出来,有了精神上的压力不能释放出来,也不和亲朋好友交谈,久而久之是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别人说出自己心中的事情,是自己情绪低落,心中烦躁不安,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不喜欢外出,独自一人待在家里里,不管有什么事情,要学会对别人倾诉沟通,才是自己身心健康,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阳光型抑郁症或者是回避型人格?
谢邀!
阳光型抑郁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逃离现有环境”欲望。
表现在平时就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个人的时候经常陷入无能为力的恐慌消极状态,莫名其妙的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总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可临了又什么都说不出。
我曾经是中轻度患者,我就是通过跑步,长途慢跑,一次一小时左右,坚持了半年,然后就慢慢地心境开朗起来。
我自己觉得很神奇,具体道理我也讲不出来,不过你可以试试!因为不管怎么说现如今生活压力如此大,长跑作为一项运动既舒缓神经又能锻炼身体,很适合作为解压的一种方式。
感谢邀请,我觉得阳光型抑郁一般都病发于集体活动的人群中,这类人群对事件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却总是不被周围的人群所认同,久而久之所造成的心理压抑使的他们不再轻易的吐露心声,以此来回避语言上的冲突。这类人的特征也大都属于心善、较为寡言少语、性格比较温和、还有不会轻易的相信别人。
有人说那些平时看着阳光乐观的人,越容易有抑郁症,你认同吗?
我不认可这种观点,抑郁症是一种焦虑综合症,它跟阳光乐观年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年轻阳光乐观的年轻人还不容易得上这种病。
有人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难逃焦虑的来访,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在匆忙脚步的背后,每一颗心灵都在暗自伤心和呻吟,焦虑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侵犯着人们的生活。这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情绪:学生有考试的焦虑,成人有生存的焦虑,老人有养老的焦虑,女人有婚姻的焦虑,男人有社交的焦虑等等,焦虑无处不在,它与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在某个瞬间它像恶魔一样卡住人们的喉咙,令人窒息,无力。
焦虑其实是一种心病,它是一种人们预感到不利情况时的出现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担忧恐惧不愉快等种种情绪的综和体验主要表现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焦虑很多时候来得莫名其妙的,人们明知没必要如此不安和担忧,但却没有办法自我控制和解脱。
焦虑不安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疾患,它还时刻牵动着我们的身体,正所谓身心一体,内心的焦虑可以引发身体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不可小视焦虑的危害,对将来必要的担心和考虑是应该的,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不是来自外界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而是杞人忧天式的空想,常常感到生活周围危机四伏,譬如担心下岗,担心灾难随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担心失恋,担心交通事故等等。
所有人都会经历焦虑,这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就像我们偶尔会悲伤失落一样正常,如果在不该焦虑的时候焦虑,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且持续时间长了那么焦虑就可能发展成了抑郁症了。
著名电视主持人某某曾经多年为抑郁症所困扰,使其身心疲惫,承受着心理抑郁和严重失眠双重折磨,抑郁症的前期情绪反映就是焦虑,它使人苦恼缠身,使人坐卧不宁。
焦虑虽然时常无缘无故向我们的心灵进攻,但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找到它的种子,一定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感到焦虑,生存压力,竞争压力,心理阴影等等,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去解决它,比如严重性的焦虑症患者要依靠药物治疗,但一般的焦虑情绪就可以通过自我治疗就会好的比如:增加自信,自我反省,转移注意力等等。
所以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敢于直面现实,不论你是阳光乐观的人,还是被焦虑低落情绪包围的人,只要你积极向上,拥有一颗坦然面对得失荣辱得平常心❤,相信你一定不会死抱着焦虑不放,你的心灵定会和风徐徐,晴空万里。
你的问题有点逻辑错误,看着阳光的人不一定越容易得抑郁,这个概念先要说明一下,然后,有种抑郁叫做阳光型抑郁症,大概就是你想表达的问题。这类人从表面上看,他们是非常快乐和充满激情的,所到之处犹如阳光,让周围的人灿烂快乐。 但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却有着突然收敛的笑容和心中刹那的隐痛。 这就是阳光抑郁症,即把郁闷、委屈、愤怒等情绪掩藏起来,表面上给人阳光、快乐、充满激情的感觉,但消极情绪却无法宣泄、长期积累,从而导致抑郁症,症状有"幻想逃离现有环境","熟人面前积极背后消极"等等。
大多数的阳光型抑郁者都是因为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不与人诉说,从而使负面情绪积累过多,压力变大。作为朋友,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们勇敢地说出来自己的情绪,减轻他们内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