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巴西联合发声:没俄罗斯,就没和平峰会!三条原则必须遵守
2024年5月23日,中国外长王毅与来访的巴西总统外事顾问阿莫林举行会晤,会晤之后,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内容共有六条,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前两条。
第一,这份声明直接阐述了中国与巴西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具体而言就是“三不”原则,也就是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
第二,这份联合声明相当关键的核心内容还包括,中国与巴西表示,各方都要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举行乌克兰和平峰会就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与平台,但要想让这一渠道或平台能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还必须遵守相关原则。
一、只有俄罗斯与乌克兰都认可,这一和平峰会才能举行,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如今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完全将俄罗斯拒之门外,这场和平峰会也不知道怎么开。
二、双方以平等身份参加此次会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身份不对等,而如今西方甚至想要将乌克兰和平峰会打造成为对俄罗斯进行缺席审判的审判会议。
三、中国与巴西共同强调,关于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不同地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召开乌克兰和平峰会时,一定要将各种方案都拿到桌面上进行讨论,各方之间取长补短,糅合成符合俄乌利益的和平方案。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只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拿出的十点方案,其他方案都被拒之门外,这样也没法展开谈判。
总而言之,5月23日,中国与巴西两国发表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六点联合声明,就是要向即将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喊话,要想让此次乌克兰和平峰会取得成果,则必须尊重中国与巴西的意愿,否则即使召开这一会议,对于解决现实问题依然无济于事。实际上,乌克兰和平峰会举行之前,中巴两国之所以要发表上述声明,也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协调中国与巴西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俄乌问题爆发后,中国与巴西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上保持一致,中国与巴西都愿意作为俄乌问题双方的调解人,从事斡旋工作。双方都认为,目前各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停火熄战,战争打了两年多,虽然俄罗斯占了上风,但与整个西方世界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虽然乌克兰赢得了西方的指出,但损兵折将、丧失国土又是何苦。因此,持续两年多的俄乌战争再次告诉世人,如果当初早听从中国与巴西的提议,也不至于发展成现在的结果,而中巴两国举行会晤无疑就是再次向外界表明,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与巴西是站在一起的。
第二,此时中巴发表联合声明,也是针对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观点而言的,因为乌克兰准备在乌克兰和平峰会中提出“三点计划”。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非常强硬的主张,在今年6月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上,要将“十点计划”强加在与会者头上,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这一想法也招致很多国家反对。瑞士原本想要召开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峰会,目前却只有4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可能参加,但届时是否真的会参加也要打上问号。
因此,泽连斯基委曲求全地将“十点和平主张”变成“三点和平意见”,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相关国家能够参加瑞士举行的和平峰会,乌克兰就愿意向这些国家低头。中国与巴西认为,泽连斯基这一请君入瓮的策略只是为了曲线救国,如果将这些国家拉到瑞士,泽连斯基又出尔反尔,提出要用“十点和平建议”作为大会的主要议程,其他国家就真的傻眼了。因此,在泽连斯基邀请中国、巴西参加这次和平峰会时,为了防止会议议程出现变化,中国与巴西提前打了预防针,这就是要告诉泽连斯基与峰会主办方,中国与巴西的态度很明确。实际上,联合声明说的就是这件事,也是在委婉劝说泽连斯基总统,如果真的想要利用乌克兰和平峰会解决乌克兰当前的困境,还是要好好听取中国与巴西的意见。
第三,中巴选择在此时发表联合声明,也是针对瑞士和平峰会而来。瑞士原本是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却突然在俄乌问题上一反常态,摒弃了自己几百年的中立政策,完全站在乌克兰这一边。虽然瑞士随后又踩下急刹车,宣布继续保持中立,但瑞士的名誉已经破产,而在此次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中,瑞士甚至没有邀请俄罗斯,这无疑是瞎扯,如果连俄罗斯这一当事人都没有被叫到现场,显然也无法解决当事人关切的利益问题。因此,此前中国与巴西明确表态,如今又在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反复提及,必须在获得俄乌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必须在双方都能够平等参与的情况下,这一峰会才有价值,否则瑞士就是白忙活一场,之后还会受到各方指责,这又是何苦来载。
总而言之,5月23日,中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实际上就是对6月即将到来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定调,如果真想让此次和平峰会开成扭转乌克兰局面的转折性会议,中国与巴西的意见,确实应该好好听一听。
中国车企在巴西,“出口”与“建厂”相得益彰
(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对巴西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近12倍,达到40163辆,巴西也因此连续第二个月超越比利时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大市场。
比亚迪巴西经销店 图源:比亚迪官网
从1—4月数据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巴西出口总量已达到8.5万辆,与居于首位的比利时仅差不到3000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车企开启的反补贴调查,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步伐暂时放缓。
不过,去年11月,感受到新能源市场经济猛增的巴西经济部,开始了对进口汽车的封堵,该部门宣布将恢复对电动化汽车(EV、PHEV、HEV)的进口关税,并最终在2026年7月将税率提到35%,与燃油车进口税拉齐。
这一政策变化与目前欧美计划对华加征关税的表现尤为相像,但二者间不完全相同的是,这并非是“针对”中国汽车涌入的特定举措。
在恢复新能源关税的同时,巴西近年也在积极拉拢中国车企进行本地化投资。
去年,巴西现任总统卢拉(Lula da Silva)重新上台后,便宣布南共市(南方共同市场)应该作为整体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为了促进中国车企“入驻巴西”,他甚至还在去年访华期间亲自会见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并许诺了一些投资条件。
在巴西的“盛邀”与潜在的市场增量下,部分中国车选择投资。
奇瑞是第一家在巴西建厂的中国车企,其巴西产能建于2014年,年产15万辆车,辐射整个南共市。现阶段,奇瑞则正在对巴西工厂进行大规模翻新,以适应电气化车型的生产。
长城则在2022年初通过收购奔驰在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建立了产能,该厂预计于本月正式投产,产能10万辆。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网
2023年7月,比亚迪也宣布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建设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45亿元),计划于今年年底投产。今年3月,比亚迪又追加投资预算至5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7亿元)。
比亚迪在巴西的生产基地综合体将由三座工厂组成:其一为主要生产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工厂;其二为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其三为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线将涵盖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
从结果来看,上述车企的布局,都将帮助这些中国整车厂绕开巴西新能源关税提升的影响。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与中国车企近期在欧洲布局或将面临的问题类似,中国车企在巴西究竟是本地投资划算,还是从中国跨洋出口划算,仍要取决于市场规模、前景以及政策变化等问题。
从销量方面来看,上述三家中国车企均在去年吃到了巴西新能源市场增长的红利。
据巴西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巴西纯电、插混和轻混的车型总销量增长了91%,达到约9.4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而比亚迪、奇瑞和长城则在当地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前5名排行中占据3席。
相较于头部车企,新能源市场体量较小的江淮等车企,便选择继续向巴西出口,而非直接投资建厂。毕竟,类似比亚迪“打包”电池工厂的整车+供应链全套投资,对于大部分新能源车企来说都难言轻松。
如果从政策端来看,新能源税率也仍需两年才会提升至燃油车水平,在此期间,观察巴西新能源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供应链建设状况,同样也是多数处于出海试水期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们的最优解。
尽管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此时几家中国车企对巴西市场的建厂试水,无疑将为未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其他市场时提供宝贵经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