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小编 23 0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8月11日上午,在国际知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先生莅临深中之际,学校召开深圳中学奥赛金牌选手座谈会,通过分享经历与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座谈会由熊志松副校长主持。

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得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副院长王小芳、林勇等嘉宾,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平,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等领导出席。

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南都记者获悉,今年暑期,深圳中学学科竞赛喜报连连。7月12日,姜志城同学荣获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7月24日,孙昊喆同学荣获第5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金牌;7月28日,李可、蔡立一、欧阳达晟三位同学荣获第4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朱华伟校长对五位金牌选手及其教练在学术赛场上的表现表示衷心的祝贺。此次座谈会是继2018年、2021年后深中的第三次金牌选手座谈会。朱校长指出,六年时间,七枚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金牌,这是深中的骄傲,更是深圳教育乃至广东教育的荣耀。

深中校长: 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贡献深中力量、深圳智慧

六年多来,深中在世界一流高中目标的指引下,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国内高考、学科竞赛、国际教育、科创教育、艺体教育、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朱校长感慨道,深中历史上取得的任何一个“金牌”“第一”“冠军”等亮眼成绩背后,都是全体深中人无尽的汗水和泪水,是无数个为梦想拼搏的日日夜夜。每一次“第一”,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六年多来,深中一直保持着“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从来没有停止向前的脚步,从来没有满足于任何一次成绩,从来没有停止追求卓越。

朱校长表示,未来深中一定会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尽快建成世界一流高中,回报社会关心,回应国家期待,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贡献深中力量、深圳智慧。

金牌获得者分享 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优质的资源

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姜志城同学、第5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孙昊喆同学随后作了发言。

姜志城说,深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平日里与同学走在路上也都会讨论问题,正是同学间的相互促进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自己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

关于数学竞赛学习,姜志城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在他看来,一方面要真心喜欢数学,这样才不会累;一方面学习要有效率,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与路径。

姜志城表示,竞赛生也需要全方位发展,体育锻炼、文化活动都是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他也表示,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缺点针对性训练也很重要,虽然过程会痛苦,但结果带来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是独一无二的。

孙昊喆同学表示,自己刚开始参与到化学竞赛中时,就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取得这项象征着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最高荣誉的奖项,为学校与国家争光,而此次总分第二的成绩更是超出预期。在备战上,孙昊喆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几乎每周都在实验室中度过,实验操作的熟练度与灵活度均迅速提升,实验的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在理论方面,持续不断地练习,使自己保持做题的手感,以应对题量较大的国际试题。

他感谢深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正是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优质的资源,使自己得以发现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在化学竞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孙昊喆说,这块国际金牌标志着化学竞赛生涯的结束,但是,对于化学研学之路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自己会放下眼前的荣誉与光环,继续在化学研学之路上前行,去探索化学与物质的奥秘,去迎接新的挑战。

深圳中学极力倡导并积极践行“让最优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养出更优秀的人”,为每一位深中学子打造最强教师队伍。金牌学子优秀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教练们的引领与呵护。现场,金春来老师、陈亚玲老师先后代表竞赛教练团队发言。

金春来老师表示,深中有着一大批优秀老师,他们不仅在学习中给学生指引,同时,也以生为友,教学相长。深中优秀的学生也激励自己持续学习。

陈亚玲老师说,近年来,深中的选拔机制、竞赛教练人才引用等机制逐渐完善,这使得自己在深中能够非常专心地研究竞赛教学。

丘成桐 深中学子要立志做大学问,做有深度、有内容的学问

深中学子在学科竞赛上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丘成桐教授的高度赞誉。

在座谈会中,丘成桐教授勉励深中学子要立志做大学问,做有深度、有内容的学问,而做学问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他表示,奥数应该是引起学生对数学兴趣的途径,学生不该认为奥数获奖是最高荣誉,它只是一个大学问的开端。真的终点,是要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条创造的路。只有早期的基本功学好,兴趣打开,才能走好这条路。

对于数学是一个浪漫的学科问题,丘成桐教授认为,发现浪漫需要真正的投入,亦需要很好的功力,例如爬山只有登上高山才能看得更远,但爬高山的那段时间和过程很艰难。

丘成桐教授提到,真正研究的道路是一个“无人区”,它需要学生在研究中摔倒后有能力再站起来,因此,他也希望深中能够训练出这样的学生,具备勇闯“无人区”的基本能力和强劲的综合实力,在今后培养出伟大的学者。

出席座谈会的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平对深中及金牌选手表示祝贺。他坦言,学术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更难的是培养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未来,深圳教育将持续重视和加强中学师资的培养,通过师资的培养实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中学-大学的教育衔接机制上也将逐步去完善、优化。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中科院软件所学子斩获ACM学生研究竞赛研究生组全球总决赛冠军

6月6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发布2023年度学生研究竞赛(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简称SRC)全球总决赛结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生刘哲荣获研究生组全球总决赛冠军,这也是中国大陆高校博士生首次获得该荣誉。

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学生研究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2023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49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参赛。大赛首先在19个不同领域的ACM顶级国际会议(CCF-A)上选出会议的SRC冠军,然后这19个会议冠军参与全球总决赛(Grand Finals)的角逐。刘哲在第44届IEEE/ACM软件工程国际会议(ICSE 2022)获得会议冠军,并于今年4月参加全球总决赛,参赛学生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经过激烈的角逐,刘哲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研究生组全球总决赛冠军的荣誉。这也是SRC开赛20年以来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博士生。

刘哲的参赛内容是应用程序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缺陷自动检测与修复方法。图形用户界面是连接应用程序与用户之间的可视化桥梁,然而复杂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也给界面正确的显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同型号和分辨率的移动设备也导致界面显示缺陷频发,修复这些缺陷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

为此,刘哲设计了一种应用程序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缺陷自动检测与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应用程序进行缺陷检测,并融合群智缺陷修复模式进行缺陷自动化修复。该方法检测精度为0.87,定位精度为0.85,修复精度为0.91。共检测出311个全新的用户界面缺陷,包含美团、国航等273个流行app。截止目前,针对开源的app共修复了121个缺陷,并在Github上提交了相应的缺陷修复补丁,其中92个被开发人员接受并整合到项目源码中,获得开发人员好评。

图形用户界面显示缺陷自动检测与修复方法还对真实世界中移动应用的界面显示问题的成因与修复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利参考。

据悉,刘哲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互联网软件技术实验室王青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品学兼优,硕士和博士求学阶段均荣获过国家奖学金,还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国科大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肖春芳)

研究比赛 深圳中学竞赛喜报连连,丘成桐:科学研究应勇闯“无人区”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