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大国重器?
-6甲轰炸机。这款轰炸机是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航空工业西飞参照图-16轰炸机研制生产的一款中型双发轰炸机。轰-6飞机是当时我国航空工业研制与生产难度最大的军用飞机。最早的原型机是利用国外进口散件组装成功的,于1959年首飞成功。第一架国产轰-6轰炸机的原型机配装了国产涡喷-8发动机于1968年12月24日首飞成功。随后于1969年首飞成功。
轰-6轰炸机已经问世51年。经过51年的发展,轰-6轰炸机的后续型号依然在生产中。这也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唯一在产的大型攻击型军用飞机。轰-6轰炸机的新型号包括轰-6K和轰-6N轰炸机等,这批轰炸机虽然名义上还称作轰-6轰炸机,其实内核与传统的轰-6轰炸机已经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东风系列导弹是如何成为大国重器的?
我是武器风暴眼,我来回答。
“东风”名字的来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当时,毛泽东同志纵览国际局势讲道:“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从此以后,毛主席的“东风压倒西风”成了名句,而中国的重器便叫作了“东风”。
中国第一枚东风导弹
我国的东风系列可以说是从仿制开始的。我国1958年开始研制导弹,当时主要是仿制苏联P-2导弹。那时,我国科学家以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夜以继日、不懈攻关,只用2年多就成功仿制出第一枚导弹,该导弹的代号是“1059”,后来被称作东风一号。其长17.68米,起飞重20.4吨,最大射程600公里,能够携带1300公斤高爆弹头。由此,中国掀开了历史的一页。
60年来东风家族“齐装满员”
从研发至今正好已有60年了,可以说东风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现在的东风系列,已经发展成为具备不同用途、不同射程的东风“家族”。尤其是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东风-21D、东风-5B、东风-26等悉数亮相,款款振慑敌胆。
东风-21D被称为“航母杀手”
作为大国利器,其中的代表为东风-21D,这款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中程导弹,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导弹。其攻击的对象主要是航母等舰只,能够在远距离对移动中的航母进行致命的打击,为此被称为“航母杀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带给您一些启发。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已经成为我国国防事业中的王牌武器。 我军一共发展了三代战略导弹。第一代战略导弹共6个类型,分别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巨浪—1;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6、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一个型号的中程巡航导弹;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弹头上的改进。
东风—41导弹于1984年立项,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进行自卫反击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液体燃料洲际导弹。1991年,我国军工科技人员解决了东风—41固体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41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取消。
同年,东风—41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获得成功。 自2007年以来,中国网络上开始流传多张引人关注的图片,显示搭载东风—41导弹的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简氏防务周刊》称,东风—41洲际导弹可能也运用了“冷发射”方式。所谓“冷发射”,是借助辅助动力把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在导弹到达一定高度时再点燃主发动机飞行的方式。
同东风—31A一样,东风—41导弹也属于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但后者弹体直径更宽,长度更长,这也意味着它的弹头载荷与射程更具威慑性。此外,东风—41采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作为机动发射平台,比之前的东风导弹的拖车机动平台更具打击灵活性,而东风—31系列导弹仍无法做到“随停随射”。
香港《军事连线》杂志推测,东风—41采用的新式固体燃料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弹体、可抛式延伸喷管技术等都是中国弹道导弹家族首度采用的尖端科技。西方专家认为,东风—41采用了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可携带10枚弹头,这一技术优势将严重动摇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可靠性。2010年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新型机动发射导弹与分导式多弹头的结合,使其机动性能和突击力极强,其目的旨在确保敌方第一波攻势后能继续保持战略核威慑,对敌方实施‘二次核反击’。”
“未来中国‘东风’41洲际导弹搭载的核弹头足以瞄准每一个人口超过5万的美国城镇。”在所谓“中国二炮部队7月24日进行导弹试射”后,研究中国核项目的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菲利普·卡博做出这样的警告。英国《简氏防务周刊》8月22日宣称,这次发射的就是中国最新型“东风”41洲际导弹,它不仅大幅提高了射程,而且还能携带多达10枚分导核弹头打击不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