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是老几?
老三。
刘钦(公元前?年--公元3年):汉族,南阳郡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七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玄孙(四世孙)、舂陵节侯刘买的曾孙、刘外之孙、刘回之子。在西汉末年,担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娶樊重之女樊娴都,乃汉光武帝刘秀之父。公元3年,去世,当时刘秀才9岁,遂被叔父刘良抚养。
家庭成员,妻子:樊娴都。儿子:长子 齐武王 刘縯。次子 鲁哀王 刘仲。三子 光武帝 刘秀。女儿:长女 湖阳公主 刘黄。次女 新野公主 刘元。三女 宁平公主 刘伯姬。
刘备少时拜谁为师?
东汉末年战乱纷纷,当时心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的历史史册上,就是刘备,我们知道刘备在小的时候经常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过着不富裕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艰辛后,在少年时后,拜卢植为师,那时候的刘备曾经投靠过很多诸侯名将,也参加过很多企业,例如我们熟悉的黄金企业曾经率领过军队救援过许多大将。
卢植。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范阳卢氏先祖。
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2]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刘秀的姐姐为何放弃皇宫生活选择方城的一座道观里终老一生?
首先,我不知道哪一条正史记载说明了刘秀之姊在道观里终老;其次,这件事肯定是假的。
刘秀一共有两个姐姐,二姐刘元早早夭折,活下来的只有长姐湖阳长公主刘黄。这位长公主嫁给了同乡的胡珍。胡珍去世以后,长公主想再嫁个人,看上了一位叫做宋弘的官员,没想到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还催生了一个成语——糟糠之妻不下堂: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竭。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后汉书-宋弘传》
守寡后又被看中眼的拒绝以后,湖阳公主的生平就不见于史书了。但是根据明代一本《重修炼真宫记》碑文记载,此处"乃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所也”。
那我为什么说是假的呢?因为中国的道教的真正兴起,是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时期才开始有黄老道的,道观的兴起更是要到南北朝时期。所以,道观出现三百年前的光武帝时代,请问刘黄上哪儿去终老一生呢?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光武帝刘秀有大姐湖阳长公主刘黄、二姐新野长公主刘元、妹妹宁平长公主刘伯姬。而刘秀的姐姐中二姐刘元去世的早,她的新野节义长公主也是后来光武帝刘秀追谥的。那放弃皇宫生活而去封地西北部方城内的“炼真宫”诵经的就是刘秀的大姐刘黄。
那刘秀的大姐湖阳长公主为什么去封地西北部的方城“炼真宫”去诵经修道守节呢?
刘黄是刘秀的大姐,他们虽然都是大汉宗室,然而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到后来他们这一支已经家道中落,他们的父亲也只是做了一个小官。
后来刘秀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建立东汉政权,登基为帝,是为光武帝,而后封他的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
刘黄本来是嫁给了胡珍,但胡珍去世后,刘黄就守寡了。而她的弟弟光武帝刘秀在胡珍去世后,打算给刘黄再找一位如意郎君。于是刘秀就问刘黄的意思,看有没有中意的。
这时刘黄看上了宋弘,宋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刘黄觉得宋弘的人品和相貌都是不错的。所以当时刘黄的意思就是想嫁给宋弘。
当刘秀向宋弘婉转的提及此事时,当时刘秀问宋弘“人一旦有钱就会换妻子吗”。宋弘却说“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意思就是拒绝了湖阳长公主。这也是糟糠之妻的典故。
刘黄身为湖阳长公主,本来胡珍去世后就有丧夫之痛,后来看中宋弘却被宋弘拒绝,这对湖阳长公主刘黄是有一定的打击的。
于是刘黄在心灰意冷之下,所以就选择在封地西北部的方城“炼真宫”诵经修道守节。而这“炼真宫”也是光武帝刘秀为了他的大姐刘黄能安心修道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