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沉郁顿挫”出自于杜甫的《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杜甫说自己文章(著述)思想深刻、感情充沛、章法灵活、句势跌宕,和杨雄、枚皋不相上下。杜甫文章上的成就并不是很高,倒是他的诗歌确有“沉郁顿挫”的特色,后世评论家也就势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杜甫诗歌的风格。
“沉郁顿挫”到底是什么意思?理解了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也就理解了这四个字;反过来,理解了这四个字也就知道了杜甫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沉郁”指杜甫诗歌中的感情非常充沛厚重悲沉苍郁,“顿挫”是杜甫诗中在情感表达时所形成的转折起伏跌宕腾跃的艺术效果。杜甫的诗就像一条岸宽水深的大河,河水从盘旋起伏的山塬穿过,时而急流奔涌,时而飞流直下,时而低昂盘旋艰难涩进。滔滔无尽的河水就像杜甫的感情,跌宕多变的水的姿态就像诗歌的艺术表现,我们整体观感就是“沉郁顿挫”了。这不同于小溪奔流于山间,也不同于江河流走于平原。杜甫何以是这样一条大河?
杜甫有着“一肩担尽天下忧”的圣人情怀,他心系天下苍生:“不眠忧战伐”,“减米散同舟”,“安得广迁安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又有着远大的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忠君爱国,一心报效国家:“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夺”,“杜子美在穷困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苏轼《与王定国四十一首》)这些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注定了杜甫诗歌思想情感的丰富深刻。但杜甫一生颇不得志,穷到了连儿子都饿死了的地步,晚年漂泊西南更是陷入“老病有孤舟”的凄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是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根源。我们还是一两首诗为例说明。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两首诗前四句都写景,第二联尤其格调高远,境界阔大。杜甫在自然的景致中总是寄托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可后面四句涉及到了社会人生的现实,这时一下变得低昂沉重,甚至无奈悲苦。就像一个落魄到三餐难继的文人,正在慷慨激昂的谈天说地,老婆或者儿子过来问:晚饭吃什么?这时,文人痛苦地摇摇头,满脸愁容低声说:饮水疗饥吧!杜甫诗歌中的这种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极大张力正是他“沉郁顿挫”的具体表现。
忠君爱国是儒家基本的政治道德,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君与民在儒家是用中庸来调和的一对矛盾关系。在像安史之乱这样动荡的乱世,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情感的天平,一头是“君”,一头是“民”,杜甫不因“忠君”而丧失良知,无视人民的苦难,也不因“忧民”而背弃李氏王朝,这就使杜甫灵魂备受煎熬。杜甫在自己的诗中要把这种矛盾调和到恰到好处,也是他的诗歌因此而表现出了那种强烈的“沉郁顿挫”,《新安吏》、《新婚别》等乐府诗就是这样的代表之作。
对于“沉郁顿挫”,很多论家多从艺术表现上来分析“顿挫”,虽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但很难把此问题讲述清楚。野狐以为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去理解,理解了杜甫,也就理解了这种“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正如孟子所言:“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问题:杜甫的沉郁顿挫是什么意思?
前言
我们阅读古诗词时,经常看到有人评价杜甫、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沉郁顿挫”。这4个字听上去玄之又玄, 什么是沉郁顿挫呢? 创作诗词又如何做到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这个词又出自哪里呢?
一、杜甫说自己的作品沉郁顿挫
没错,沉郁顿挫这个词来自于杜甫本人,他在《进雕赋表》里,第一次用了这个词:
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哀怜之。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沈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杜甫说了我爷爷杜审言当年很牛(近体诗奠基者之一),至今被天下学士效仿。我杜甫从小就学习作诗,至今已有一千多篇了(似乎有点少?)。 像贾谊 、 司马相如这一类人今天能飞黄腾达,为什么我就这么惨呢? 如果我能得到像我爷爷那样的发展机会,我也能写出不亚于扬雄、枚皋的文章。
杜甫在这篇文章中自诩可以比肩于扬雄、枚皋,因为我也能
“沈(通: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二、杜甫沉郁顿挫和李白清丽洒落
杜甫发明了这个词以后,沉郁顿挫成了他的标签之一,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和杜甫的不同:
李太白才气高迈,故其诗多是乘兴而成,清丽痛快,洒落有余,而沉郁顿挫处却不足;杜子美工夫缜密,故其诗多是苦思锻炼而成,穷达悲欢,各尽其趣,庄重典雅,山野富丽,浓厚纤巧,随其所遇,各造其极。《永乐大典》卷之八百二十三
诗仙和诗圣的区别在哪里?李白才气高迈,诗歌清丽潇洒,但是不如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作诗总是一个乐天派的形象,即使是心里不开心,也不会让别人觉得他“沉郁”,例如这首《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士祯在《精华录》中评价杜甫的诗:
律以杜甫之忠厚缠绵,沉郁顿挫,则有浮声切响之异矣。
我们看看杜甫的“沉郁”,例如《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杜甫的诗温柔敦厚(忠厚)、忠君爱国,而且感情真挚缠绵,阅读起来的确比李白“沉郁”。但什么是沉郁顿挫呢?
三、沉郁与顿挫
最早沉郁和顿挫是两个词,“沉郁”一词来自汉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此书,良为勤矣。”
而“顿挫” 最早可能出自陆机《文赋》: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杜甫把两个词联合起来使用,造了一个新的词语:【沉郁顿挫】。而且在《进雕赋表》中,自比杨雄(字子云)、枚皋。那么什么是沉郁顿挫呢?
清代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解释了沉郁顿挫: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沉郁指的是意,顿挫指的是方法。听上去,还是让人云里雾里。
四、沉郁顿挫 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把沉郁顿挫归属于“弱德之美” ,“弱”指人在外界强大压力下处于弱势,“德”是自己内心的坚守。叶先生说:
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清朝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生活中的不得已造成了“弱德之美”,因为弱,所以沉郁,因为不放弃,则有顿挫转折,因而形成一种“沉郁顿挫”的特点。
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说:
作者的感情是深沉郁积的,用顿挫转折的笔来表达,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中,只能曲折的透露一些....
周先生说沉郁指内容,是诗中包含的情感,顿挫是转折的手法。感情越激越,内容越丰厚,作品就越沉郁。
所以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这种深厚内容的情感用转折手法来接续就是:顿挫者,法也。
结束语
沉郁顿挫的风格背后,是诗人饱经风霜却不肯低头、不肯放弃的形象。清朝著名文学家陈廷焯说辛弃疾的《摸鱼儿》也沉郁顿挫,我们先看看这首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从陈廷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词意殊怨”即沉郁,“姿态飞动”即顿挫,因此说这首词“极沉郁顿挫之致。”
稼轩“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