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乐部接连停止运营,中超联赛怎么了 新京报快评
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运。图源江苏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
2月28日,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运,天津津门虎则未能在当日17时“大限”前提交准入材料,以沉默的方式“宣告”无缘新赛季中超。
两家俱乐部离开中超联赛,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作为一名看球三十多年的老球迷,我既为老家江苏球队的停运感到痛心,也为弥漫于中国足球联赛的凉意而忧心。
在夺冠108天后,中超新贵江苏苏宁俱乐部居然以最“刺激”的方式不玩了,这在世界足坛都是罕见的。
究其原因,球还在,人也在,可钱没了。
当然,对两支多年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均投入不菲的球队来说,决然转身,“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是一句“钱没了”就能说尽的。
没钱,再好看的球也踢不出来
说江苏队和天津津门虎队是因对足球突然失去兴趣所以撂挑子,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天津在去年强势保级,足以说明这支老牌劲旅的“恒心”。
而原江苏苏宁俱乐部可是在中超和意甲同时拥有两支强队的。
在“断腕”江苏队之后,国米依然留在苏宁“麾下”——当然,苏宁也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注资或其他形式帮助国际米兰。但国米依然是很值钱的良性资产。
“金元足球”才是压倒两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元足球”顾名思义,用金钱来招募球员,以追求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球队的技术水平,并尽可能长期保持竞争水平和影响力。这和“青训模式”是两种截然分明的发展模式。
习惯了前几年“金元足球”盛宴的球迷都知道,论投入,江苏苏宁俱乐部是“土财主”级别的。
堪称中超最佳外援的特谢拉,就是在苏宁俱乐部鼎盛期被重金买入的。而天津津门虎也不是省钱的主。
但此时,哥俩的“金主”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月2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筹划转让股份,预计转让比例20%-25%,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苏宁易购股票也自2月25日起停牌。
根据苏宁易购披露的业绩快报,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39亿元,而2019年则高达98亿元。
在“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的指引下,足球俱乐部进入被“砍转”之列,并不让人特别意外。
而截至2020年三季末,泰达控股总资产为2846.96亿元,总负债2142.7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5.26%。其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足以说明钱有多紧张。
没有钱,就发不了工资,买不了外援,出不了门训练比赛。
即使新的限薪令已经出台,又创“打折促销”纪录,但对于陷入经济困局的俱乐部来说,只能解渴,不能救命。
球队训练。图源江苏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
“金元足球”拖垮中超俱乐部
据报道,中超联赛总投入从2012年的25亿元,到2013年的30亿元,到2015年的40亿元,再到2017年的70亿元。
投入水涨船高,那么利润呢?
2018年日本J1联赛俱乐部平均收入3.1亿元人民币,平均支出3.16亿元。
韩国K1联赛俱乐部同年平均收入1.23亿元,平均支出1.09亿元。
而中超俱乐部2018年平均收入为6.86亿元,平均支出11.26亿元,平均亏损4.4亿元。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中超的杠杆率尤其高。搞足球不可能没有杠杆率,但杠杆率过高就是深度危机。
金主往往有着大心脏。但金主的大心脏也是肉做的。
谁都知道,中超中甲俱乐部并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投身中超,主要靠金主砸钱。
但砸钱是有极限值的。超过了这个极限值,就会出现投资疲态。
这些年,中甲个别“头部”球队时不时上演不想入超的荒诞剧,根子上还是对疯狂烧钱心存畏惧。
“金元足球”给了中国足坛空前的荣光,可这对联赛根基的腐蚀性也猝然显现。
如果不是急踩刹车,引援“封顶”,别说特谢拉,梅西苏牙都可能被买来。
当几乎所有俱乐部都被卷入“军备竞赛”而不可自拔时,随之而来的,是内援引援的疯狂涨价和薪水的暴涨。
这是一场曾经的狂欢,可我们现在看清的是,这是“过把瘾就死”。
问题是,“善后”更不易。苏宁把转让条件调至零元转让都无人问津。这等于宣告该足球俱乐部分文不值。
为何如此?令人忌惮的还有俱乐部的巨额债务——你接的不是球,而是窟窿。
要是搁以前,砸钱还能听到水花声音。可如今俱乐部只能使用中性名称,也断了投资人靠俱乐部打广告扬名立万的念想。
当足球俱乐部成了不良资产,金主尚可“割让”了之——这也是它们的权利,可中国足球怎么办?
图源江苏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
只有回归理性才能有健康的联赛
江苏队和天津津门虎队“关张”了,可我们只听到了这哥俩的沉重喘息吗?
俱乐部想退出的风声,我们听得并不少。
此时任何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现状的人,都不会看不到,两支老牌劲旅的穷途末路折射的深沉问题。
应该说,疫情是竞技体育的大敌,全世界的足球都遇见了困难,许多欧洲俱乐部也在减薪。
但疫情并不是致命的魔鬼,否则世界足坛的俱乐部都将玩不下去。
可事实上,目前只有中超出现震荡——此前还有十几支中甲中乙球队的消失。
我们必须从这场震荡中看到核心问题,那就是足球职业联赛亟待回归理性,以健康产业引领健康足球。
当然,在疫情背景下,当欧洲的很多俱乐部老板也需要通过给球员降薪、独自筹钱渡过难关时,我们需要更为务实。
全世界的足球俱乐部都面对疫情的冲击,思谋应变之策,中国足球俱乐部也不例外。
足球是一门生意,但首先是一门“活下去”的课程。
思谋健康产业,思谋理性投入,思谋长远造血功能,思谋俱乐部盈利模式,才是中超眼前最紧迫的任务。
限薪是必须的,遏制“金元足球”是必须的,多方自救保住中超俱乐部骨血是必须的,但搅乱俱乐部心思的中性化名称改革必要性何在?时间终会做出回答。
□伍里川(媒体人)
编辑:陈静 王言虎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王心
来源:新京报
德甲、K联赛已开赛,国内疫情也控制了,为何中超仍迟迟不开赛?
最近常听到有球迷朋友说,德甲和韩国的K联赛开踢了,为什么中超联赛还不开赛,迟迟不开始仅仅是足协的原因?
我觉得咱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其他国家的联赛能踢,不代表我国的联赛就可以开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才是硬道理。和其他联赛相比,咱们国内的联赛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笔者认为中超暂时不开赛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国内联赛运营方式和国外联赛有区别
众所周知,很多国外成熟联赛的球队是靠踢联赛,打比赛赚钱的。西班牙球星拉莫斯就曾说过,国家需要足球来拉动经济。联赛停摆,就意味着经济命脉被掐断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大联赛停摆后经济萧条,要想在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复赛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们国内联赛就不一样了,绝大部分国内球队是亏损经营的,一般都有实力足够强大的企业来投资支撑才足以维持下去。而国内比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俱乐部的营收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我国的疫情防控现在做得确实很好,但为了这一点点收益去冒险开赛确实没必要。
二、国内球队强力外援未归队,强行开赛不公平
很多国内强队都有外援,中超各大豪强外援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由于国外疫情仍然不容乐观,很多外援无法在短期内赶赴中国踢球,那些依靠外援的球队实力大减,他们当然不愿意联赛那么快就开赛。
再加上新赛季足协可能会对外援政策上还有一些调整,仓促开赛难免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外援方案,再考虑开赛也未尝不可。
三、中国地大物博,国内球队分布广,开赛难度更大
有些球迷朋友只看到了德甲和K联赛开赛,却没考虑到中超和国外联赛的开赛难度差距。德国和韩国的地域面积窄,踢联赛球队很快就可以到其他球队的主场去踢球,坐个大巴即可当天抵达。
但是咱们中超联赛就不一样了,踢个客场动不动就是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距离,让球员们长时间乘坐大巴难免舟车劳顿。而如果要俱乐部安排名航包机出征,病毒传播的风险和运营成本都更大了。也难怪前富力外援米切尔说,在中国踢球简直就是像在踢洲际比赛,我很难想象打比赛要飞那么远。
四、中国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看得更重
我们只看到了一些国外联赛复赛,却没看到国外严峻的疫情形势。美国因为疫情10多万人丧生,也没见美国人站出来呼吁抵抗疫情,反而有人在抗议停工,要求复工复产。说白了还是对民众的生命健康不够重视,至少和经济比起来是如此。
德甲和K联赛现在是开赛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潜在的危险。一旦疫情再次传染爆发,防控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总之,笔者认为足球虽然是世界第一运动,对球迷们很重要,但是和生命健康比起来真的没法比。俗话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与其冒这巨大的风险仓促开赛,不如再耐心的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