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一切从简,不办宴席是不孝吗?会被村里长辈骂吗?
真正孝顺的孝子孝女,根本不需要通过大办父母的丧事来彰显自己的孝顺,如果你是一个孝顺的人,左邻右舍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不管你是厚葬还是简单,都不会有人说你不教,反倒是那些生前不孝顺,死后喜欢大操大办的儿女,才会招来人们的耻笑。生前不孝,死后装像,这样的人才会被骂。
我记得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大爷叔叔们都建议我们多请几个喇叭手,认为我们都已经成家了,又哥兄姐弟的好几个,不热热闹闹的搞一下不好看,因为在我们农村,请的喇叭越多看上去葬礼越有面儿。但我们没有采纳,从父亲去世前,我们就达成了统一战线,只要父亲在世问心无愧,我们一切从简,完全没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做给别人看,花的是自己的钱,还得自己人跟着不断的折腾,没有任何意义。即使葬礼办的再豪华,大伙一时看个热闹,但过不了几天没人会再想起你曾经办过的风光葬礼。
实际上,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是一件很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陋习,除了造成了水涨船高的攀比之外,给人带来经济压力,其它没有一点正面意义,费心劳神不说,还折腾人折腾钱,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力和财力放在生前照顾老人身上,岂不更好。
长辈们骂就骂吧,无所谓,看热闹的从来只追求更热闹,他们看上去是在鼓励你孝顺,其实就是在窜掇你搞个场面让他们热闹一下。
以前丧事大办,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给父母办体面的葬礼,既告慰双亲又安慰自己。一种是攀比心态随大流,别人大办我不办,就会没面子。
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更重视生前尽孝。没有人会骂你,只是你不敢尝试。
部分地区大操大办还是比较严重,流水席,歌舞团是标配。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氛围,人人都要面子,尤其是涉及到孝顺名声时,心里排斥还是得办。所以杜绝大办丧事的关键还是移风易俗。
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介入定规矩,但是缺乏约束力,总是有人装土豪破规矩。
我母亲身体一直欠安,按村里的习俗,子女会提前做好生后事(修个漂亮的活人墓,估计要几万块把)
因为我长期不在村里生活,对修墓的事不懂,去年我专程问了村里的老人,都说让父母自己选地方再修。
于是我问了母亲,她说:周总理埋哪儿了?随后拿出一封信,上面大慨写的是:过世后不请客,不修墓,火化后让我拿个锄头挖个坑埋掉,再扶平泥土,不磊土堆,不立碑…
这事被村里人知道了,说什么的都有,我又找母亲谈了一次,她还是没有让步。
春节回家长辈们找上门质问我,话里话外意思是,不准这样干,丢家族人的脸,会让人戳脊梁骨,让我按规矩办,抽时间修墓…
母亲听不下去了,就说,要不把生后事交给你们办,你们爱咋修咋修,爱咋办咋办,反正修你们家里,我们家就照我说的办,你们说我女儿不孝就不孝了?村里人又不是没长眼睛,我是吃差了,还是穿差了,我享受过的东西,恐怕村里像我这个年纪的沒第二个了吧?
长辈们都灰溜溜的回家了,随后村里原本打算修墓的人家都沒动工了,我觉得我妈说得对,孝不是生后,而是生前,我百年之后也打算这么干,万事都是开头难,我愿意做第一个生后不孝之人,別人爱咋说咋说…
你应该顺应你们当地的情况,来办理你父亲的丧事。人这一生从出生呱呱落地到死亡,虽说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亲朋好友,他不是单纯孤立的个体在生活。
如果你在父亲在世时,已经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不办宴席不能说是你的不孝。但是既然在父亲活着的时候都已经尽孝了,如果你们当地,没有一切从简,你又何必这样做呢?
他活着的时候风风光光,从不落人诟病,死了之后,有何必让人们在背后议论呢!
现在的农村,国家已经出台政策,不让大操大办,其实要说在经济上,也花不了太多的钱,况且你父亲在世时肯定会有人情来往,你父亲去世自然会有村里的人来随礼。
在农村,死者为大,白事是看得很重的事情。而村里的长辈更注重这方面的礼节,我觉得,他们肯定会骂你。特别是你父亲生前的好友,如果你不办宴席,他们可能连你父亲去世的消息都不知道。在农村,这样悄无声息的就把长辈送走了,人们误以为,这家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没必要落人口舌!
以上只是个人根据自己所在家乡的拙见,你自己家庭的事情,还需自己拿主意!
这里是农村小娜生活日记,欢迎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