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汤尤杯|以“蓉”为家 筑牢国羽大后方
当中国羽毛球队即将又一次回到成都,在主场征战2024汤尤杯时,他们一点也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很多球迷都知道,从2015年开始,中国羽毛球队几乎每次汤尤杯、苏迪曼杯、世锦赛、奥运会等重大世界比赛前,都会来到成都进行封闭集训,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也见证了他们一步步的成长。而也许很多球迷并不知道,其实早在2006年,中国羽毛球队国家级训练基地就已经落户成都。
2006年
国羽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家”
成都与中国羽毛球队有着深厚的缘分,在这支冠军之师辉煌的道路上,钟波、陈兴东等川籍冠军教练功不可没。2006年初,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前身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太平寺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等项目陆续搬迁至太平寺。当时太平寺校区的羽毛球球馆可谓全国一流,室内球场24块。2006年6月初,时任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副主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与国羽教练组专程来到成都,为中国羽毛球协会国家羽毛球队(成都)训练基地揭牌,这也是国羽在北京以外建立的第二个国家级的训练基地。当时在揭牌仪式上,李永波表示,国家队之所以在成都开辟训练基地,除了因为成都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外,还有很浓厚的羽毛球运动气氛,加上成都的气候条件非常不错,有利于队员的训练。然而有些遗憾的是,国羽在太平寺基地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仅仅是在来成都参赛时入驻基地。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羽原本打算选择在成都开启新奥运周期的冬训,为此当时基地对于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可后来因为国家队在北京的公寓因为装修需要搬家,所以这次集训也并未成行。
2013年
国羽在成都有了一个“新家”
国羽对成都可谓钟爱有加。太平寺基地的训练条件虽然很不错,但更适合青少年训练,要想满足中国羽毛球队的大规模集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与四川体育达成了新的合作,在成都双流修建一座新的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为四川羽毛球和中国羽毛球队服务。这一占地100亩的新基地与双流体育中心一街之隔,在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上百片的羽毛球场可谓规模巨大,除了专业队的训练场馆之外,全民健身馆也成为羽毛球爱好者最喜欢去的场馆之一。
国羽的新基地在基础设施上有了新的提升,运动员公园、康复中心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队伍的长期集训,各项功能非常完善。2015年,为了备战当年的世锦赛,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来到成都双流基地进行封闭集训。为了配合国羽备战,当时训练馆内对灯光进行改造,完全模拟当年世锦赛举办地印尼塞纳扬体育馆的灯光环境,在训练时场馆内的空调也按照东南亚人的习惯进行调整,甚至在训练时还组织了上千人模拟正式比赛的氛围。
双流基地的各项保障与服务也得到了国羽的充分认可,从那以后,国羽备战世界大赛的首选地就是成都。在国际赛事相对较少的前几年,国羽也将成都作为大本营,队员们也纷纷表示,这里就是国羽的“家”。
2024年
国羽已经融入成都生活
国羽在2023年欧洲赛季结束之后,重新在成都进行集结,开启了备战苏迪曼杯的封闭集训。除了中国羽毛球队的主力队员之外,国家集训队的年轻小将也一起训练,双流的国家队基地显得格外热闹。队员们早上6点半就出早操,每周只有周日休息,但仍然有很多队员会自己到训练馆内“自选补缺”,教练组成员也同样会来到训练场,陪着队员们一起加练。
即使是如此紧张的集训,国羽也抽空走进成都的金沙小学,与2000多名学生一起感受羽毛球的快乐,他们已经融入了成都的生活。奥运冠军陈雨菲和同学们交流后表示,“大家对于羽毛球的热情非常高,基础动作扎实,学校的设施和训练条件都不错,一定能够走出优秀的选手。”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国家羽毛球队教练孙俊也特别邀请球迷到现场观看2024年汤尤杯,“希望有更多的成都球迷来现场助威,一起感受体育的激情。”
在2024汤尤杯举办场地高新体育中心的倒计时牌上,除了显示距离汤尤杯开幕的倒计时,也显示着中国羽毛球队抵达的倒计时。在成都主场作战,国羽回“家”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浩 胡锐凯 摄影 陈浩 胡锐凯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于谭阳 供图 国家羽毛球四川训练基地
潜心为国育良才 奥运赛场响惊雷——记夫妻档金牌教练蒋国良与徐惊雷
↑东京奥运会管晨辰与徐惊雷拥抱(资料图)
东京奥运会平衡木冠军管晨辰的教练徐惊雷,羽毛球混双冠亚军的教练蒋国良,这对夫妻档金牌教练为中国体育事业奋斗二十余载,培养出了一批批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徐惊雷与蒋国良在运动员时代都非常出色,徐惊雷1983年进入国家队,曾收获过全国高低杠冠军。1987年全运会之后她选择退役,去北体大读书之后回到浙江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开始体操教练员生涯,随后进入国家队执教,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世界冠军选手,如庞盼盼、眭禄、黄慧丹、姚金男、范忆琳、刘婷婷、管晨辰等。
蒋国良成名更早,1974年开始打羽毛球,1980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世锦赛夺得混双铜牌,1989年退役后成为教练,1993年至1998年在国家队担任混双组主教练,培养了陈兴东、刘坚军等混双世界名将。之后回到浙江队担任女队主教练一直到2017年。2017年至今担任国家队混双组教练,在东京奥运会为中国队包揽羽毛球混双冠亚军的王懿律、黄东萍、郑思维、黄雅琼都是他带的队员。
同样的体育人生,蒋国良和徐惊雷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当初徐惊雷一个人在家怀着女儿的时候,蒋国良在国家队执教也没顾上回家照顾,直到孩子出生当天,蒋国良才急急忙忙赶回来。“好像都适应了,知道他在国家队忙,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徐惊雷波澜不惊地说。
1998年,蒋国良回到省队,两人一起陪伴了女儿几年时间。尽管是独生女,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妈妈还有很多“女儿”。一到周末,徐惊雷就会带着体工队练体操的小女孩们回家住,做好吃的给孩子们吃,还让女儿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玩具。“妈妈好偏心,所有的礼物都是给她们的!”女儿逐渐从“吃醋”到习惯,后期还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书籍和衣服。
↑雅加达亚运会徐惊雷与中国体操女队(资料图)
2002年冬天,徐惊雷带着队员前来国家体操队集训,随后被选调到国家队。“当时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每当我回国家队的时候,她都会抱着我撕心裂肺地哭……”徐惊雷也在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尤其是训练上遇到问题或者不顺心时,她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
“妈妈和队员住在一起,每天就知道照顾队员,到底她们是你的女儿,还是我是你的女儿。”女儿哭闹的时候,蒋国良就会告诉女儿:“妈妈是去当教练的,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
相互的理解源于各自对项目的热爱,也有彼此之间无条件的支持。
蒋国良的支持,让徐惊雷安心,“你放心去北京吧,我来照顾女儿。”相互理解的默契在两人之间种植,但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蒋国良同样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女儿,只能将女儿托付给大姐照顾。
在国家体操队,尤其是女队,运动员年龄小,教练员需要付出更多,徐惊雷与队员们24小时吃住在一起,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刮风下雨都要提醒孩子们更换衣服。她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逐渐成长为全世界顶尖的体操教练员。她因材施教,为每一名队员选择最适合她们的编排。以管晨辰为例,这位17岁的小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衡木苗子,身材不够修长,柔韧性一般,因此中国队员传统擅长的结环跳、杨波跳,她都无法完成。徐惊雷为她精心编排了一套难度很大的技巧串,踺子后直,手翻前团……从去年出来,这套高难度的成套编排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好评。
“徐惊雷对于平衡木项目的理解高度,在世界体操界是罕见的。”女队主教练乔良评价道,体操界都了解,平衡木是最难发挥的项目,但是经徐惊雷悉心指导,刘婷婷、欧钰珊、李诗佳、管晨辰、罗蕊,在平衡木上都具备特点鲜明的风格,难度大、规格高。成套动作既能体现出个人特点,又回避了条件的不足,使难度价值最大化。在形成团队优势的同时,也证明了徐惊雷的执教能力与水平。
2017年天津全运会后,蒋国良在体检时发现身体出现了问题,之后做了手术。而在此之前,他收到了国家羽毛球队双打主教练张军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回到国家队指导混双。“去?不去?”蒋国良犹豫起来,“女儿一个人在杭州,我父亲85岁了,放心不下他们。”徐惊雷最初并不同意,她担心蒋国良的身体。
“只要身体允许的话,爸爸你还是去吧,不用担心我。”为此,全家专门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看到女儿的支持,徐惊雷也不再反对了。她明白,丈夫和她一样,深爱着自己的项目。
↑蒋国良(资料图)
“自己还是很喜欢羽毛球,毕竟那么多年了,一直在一线队伍,各方面了解,队员情况比较熟悉,还是想拼一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蒋国良下定了决心,手术后不到半年,他就前往了北京。
长期两地分居,共同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就成为蒋国良和徐惊雷难得的可以相处的时光。由于国家体操队和国家羽毛球队每天的训练时间安排不一样,他们只能在每天训练结束以后,散散步、聊聊天,讨论一下各自带的队员的情况,为彼此排忧解难。蒋国良刚回北京的时候,徐惊雷很担心他的身体情况,每天都会问他累不累。
来到东京奥运会后,徐惊雷一直不太舒服,从资格赛到单项决赛中间有8天间隔,她一直胃痛,这个时间太煎熬了,要保证运动员的心理不能波动,又要保证动作的稳定优质,焦虑过度引发的胃痛让她无法休息,体重又轻了四公斤……即便回到北京隔离期间,徐惊雷的胃也一直没好。
蒋国良并没有到东京奥运会前方,但他也没放松过一刻,通过直播观看中国队的每一场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会和队员们通过微信进行交流,鼓励大家。当国羽混双两对组合王懿律/黄东萍、郑思维/黄雅琼会师决赛时,蒋国良特别高兴。“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些年的付出都值得了,终于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对国家也有交代了,所有情绪都释放了。”但当决赛中两对中国组合隔网相对时,蒋国良又陷入纠结。“手心手背都是肉,两对都是冠军,两对都是英雄。”
↑蒋国良(左,资料图)
“蒋导比较有经验,总能一针见血地发现我们的问题,在我们累了不想练的时候,他可以用很好的方式,重新激起我们训练的欲望。”奥运冠军黄东萍说。来自浙江的王懿律表示:“蒋导在训练中主要盯我们一些细节。因为他是看着我长大的,熟悉我的性格,当我的心态有问题时,会及时跟我沟通。在我出现伤病时,也会经常督促我练习力量。生活中,蒋导更像年纪大一点的朋友。”
“蒋导更多的是慈父的感觉,他了解我的打法、性格,能够开诚布公地指出我的问题。”黄雅琼说。
8月27日,徐惊雷解除隔离回到杭州家里,她第一时间去做了胃镜检查,还好问题不大,“医生说,主要是精神焦虑,放松下来好好调整一下就行了。”但是,徐惊雷如何能彻底放松,回家的第二天,她去看望了一直在ICU的母亲。因为要完成东京奥运会的任务,她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去看望重病的妈妈了。工作训练层面,她更是一刻不能放松,“在隔离期间就为运动员制定了训练计划,现在大家都不在一起,也要通过视频给队员出计划,盯着训练。全运会很快就要开始了,必须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水准。”徐惊雷说。
↑徐惊雷(资料图)
回家当晚,蒋国良为徐惊雷准备了晚饭,女儿也从工作单位赶回了家。“爸爸妈妈你们太了不起了,我为你们骄傲,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女儿激动地说。
舍小家,为国家!多年的两地分居,和家人长期不能见面,无法照顾父母,所有的付出,在队员们登上奥运会领奖台的那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荣耀。
文字来源:中国体育报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羽毛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