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一哨,齐达内世界杯决赛被红牌罚下的幕后细节
2006年世界杯决赛堪称经典,除了比赛好看之外还有一个让后人记住的焦点瞬间,那就是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最后被主裁判埃利松多红牌罚下,这次判罚也成为永远的经典,著名体育文人杂志《Blizzard》采访到了当事人,与当值主裁聊了聊他的裁判人生,全面回忆了那次惊天判罚前后的细节和故事。
在南美洲,奥拉西奥-埃利松多可能是除了各国政要之外被公众辱骂最多的人,作为那片大陆最顶尖的裁判之一,他长达20年的执法生涯经历了无数重大时刻。3次南美解放者杯决赛以及数不清的阿根廷国内顶尖对决,当然还有2届美洲杯以及1次世界杯执法。而他吹哨生涯的代表作大家自然耳熟能详,2006年世界杯决赛红牌将头顶马特拉齐的齐达内驱逐出场,那一次判罚堪称惊天一哨。
德国世界杯之后埃利松多和齐达内一样选择退役,成为阿根廷媒体的裁判分析专家,当然他还和多国政府和机构合作致力于运动项目、援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作者进行采访的时候埃利松多刚刚结束一次电视直播,记者迫不及待的想和他展开一场全面的对谈。
问: 让我们从初心开始吧,你为什么要成为一名裁判?我想这大概不会是小时候的梦想吧?
答: 不不……儿时的梦想自然不是这个。当初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球员,小时候在阿根廷东部城市基尔梅斯的青年队踢过,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天赋平平很难靠这个出人头地。于是就转行玩别的,我还练过7人制橄榄球、手球等项目,直到参加田径项目时我才决定要成为一名十项全能选手,其实我运动能力很不错,但这里面有一项是我不行的,那就是撑杆跳,我有点恐高。最后选了自己最强的标枪加强练习,一直练到22岁。
1984年,那时我19岁,开始进入大学读书,专业是体育教育,就是在那期间我成为了一名手球裁判。有一次比赛结束后老师问有没有兴趣当足球裁判,当时我是拒绝的,也就是说在19岁的时候都没想过这事,不过那个老师一直锲而不舍的劝说我去参加裁判培训班,我呢就一直婉拒。直到有一天,完全出于巧合路过了阿根廷足协总部,然后看到门上有一个告示:裁判培训班登记注册。真的是一个巧合,我都不知道AFA总部是在那里,瞄了一眼就走,但在拐角的路口等红绿灯时我在想,老师说了那么久,要不去试试?反正就50米,我就看看。可以说那个红灯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问: 在很多国家,即使是顶级裁判都不一定是全职的,很多人周中都还有另外的工作,那么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名裁判在两场比赛之间应该做些什么呢?
答: 说实话,任何一个裁判在到达执法生涯巅峰后都很难有时间去从事另外一项工作,以我的经历来看,在周中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训练,还有就是学习英语(想要执法FIFA旗下的国际比赛你必须学英语),游泳……在我脑子里24小时想的都是和裁判相关的事情,这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
问: 一开始当裁判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断定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执法南美解放者杯决赛或者说世界杯开闭幕式的那种大场面比赛,但总有一些雄心壮志早就存在心中吧?
答: 20岁的时候我问自己应该怎么看待裁判这份事业,答案很快就得出了:执法一届世界杯,那是我最终极的目标,我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其实2002年韩日世界杯到时候我就有机会去执法,但最终却没能入选。于是我开始思考并且问自己,“我想去世界杯,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想过世界杯是什么样子,如果我去了应该干嘛?”所以那之后的4年我一直在审视自己,以世界杯决赛裁判的水准去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有时候不只是个人实力的问题,还有政治因素,还有你所在国家的表现甚至还需要运气。当然你还得面对很多顶级同行的竞争,而我只能做好自己的那部分。
问: 有意思的是你曾经说过自己执法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不是世界杯决赛而是揭幕战,为什么呢?
答: 嗯……那场比赛,怎么说呢,让我非常开心。从个人情绪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我最喜欢的比赛。在揭幕战之前通常都有两三个裁判组进行竞争,最后官方说我们组是最棒的,比其他人要好一点。所以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很激动很开心的,一下子我的脑海就展开了纪录片式的回忆——《埃利松多执法的22年裁判生涯》,你知道吗?一下子情绪完全上来了,所以成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比赛。
问: 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球员的身体条件,所以比赛节奏比以往要快得多,至少在部分国家是这样的。这是否也意味着对裁判的要求也相对应提高了?体能要求增加,最快节奏比赛里瞬间发生事情的判断等等。
答: 我刚开始当裁判时的足坛跟现在比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当今足球速度更快更具动态。所以对于黑衣法官们来说每天除了体能训练还要加入裁判的技战术相关培训。每一天都要,就好比球员们在俱乐部那样。但就我所见,至少在南美很少有裁判能够做到,可以跟当下职业足坛完全接轨。
问: 其实现在国与国之间,联赛和联赛比较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裁判来说也是不同的挑战吗?执法一场国际比赛、洲际间的俱乐部比赛和国内联赛又有什么不同呢?
答: 当然不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足球规则是全球通行的,在哪都一样,这是大前提。你需要做的是在比赛开始后确定自己的执法尺度和策略。为什么呢?以阿甲联赛来说,比赛节奏在中场要明显加快,我们信奉得中场者得天下,所以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但如果在英格兰,整体节奏会快得多,球员们通常只有1-2次的触球,所以你得盯着那些快速直接的传球,这意味着要覆盖更大的跑动面积。裁判这个工作要求执法者要有迅速阅读比赛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得知道球是怎么运行的,有时候你也得跟着从这边禁区跑到球场另外一头,比赛是动态的,皮球转移的速度和节奏很快。 再说回阿根廷联赛,裁判还得把焦点放在球员的情绪上,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中场人多,争夺激烈,一不小心就能爆发冲突。
问: 我们再来谈一谈外部压力,英格兰队每次出去比赛裁判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如果有球员被罚下,比如说98年的贝克汉姆还有之后的鲁尼,都会引发巨大争议。你呢,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答: 哈哈哈,当然,2006年在德国嘛!
问: 阿根廷国内看过类似的反应吗,把国家队输球的主要矛盾聚焦在裁判身上?
答:有一点点吧,但我们更侧重自我惩罚,责怪自己。比如说阿根廷在世界杯被淘汰,大家会说,“我们踢的稀烂,这支国家队简直一无是处……”然后过了一阵子我们会把焦点进行转移,“这教练不行,不能再带了,做啥啥错,还有足协的头头脑脑,一样差劲!”
问: 其实不管是骂裁判还是骂教练或者骂足协都不太好是吗?
答: 一点都不好,这种态度都有问题,很不健康。
问:好吧,让我们来说说重头戏,回到2006年世界杯,当你在决赛中从口袋掏出红牌把齐达内罚下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肯定知道这个处罚带来的巨大影响。
答: 你知道吗?当时我脑子里还真的什么都没想,我执法过太多比赛了,每次都是尽量做到最好的决定。为什么?就像球员完成进球然后大肆庆祝一样,当一名裁判在场上做出重要判罚,那就是我们的进球时刻。对于裁判来说每次按照规则做出准确的判罚都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每一次决定都是独立的,跟哪位球员、什么比赛无关。可以是一场国内联赛,也可以是一场国际比赛,甚至是一场你家隔壁一场地区联赛的较量,重要的事情是你要做出正确的决定,让比赛变得更好,这就好比前锋想要进更多球一样。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其实没啥。当然,比赛结束后我意识到经过媒体一传播,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判罚。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给齐达内红牌,给鲁尼红牌,或者是在捷克VS加纳的比赛中给乌伊法鲁西红牌,乃至于阿甲联赛的哪张红牌,这些都是一样的,没啥区别,都是针对我看到的场上形势做出的相对应判断。
问:毫无疑问,那个红牌是一次正确的处罚,不过事后关于第四官员在那次判罚中的角色也引发了很多讨论。2006年的时候你是在耳机里听到四官的提示吗?
答: (埃利松多起身在走廊里踱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4年前)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耳机完成,马特拉齐倒地的时候皮球已经到了场地另一边,所以我离事发地点也很远。当时我吹了一个手球,然后是任意球,于是攻防双方完成了转换,皮球来到了马特拉齐躺着的这边半场,但却是在另一侧,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他倒在地上的。我等了等看他是否会起来,结果他就躺在那里……一直躺着……始终不站起来,所以我吹停了比赛。 当时我离他大概25-30米远,所以我第一时间通过耳机问助理裁判达里奥-加西亚,“达里奥,你看到什么了吗,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躺在了地上?”
(图中四名裁判依次是达里奥、坎塔莱霍、埃利松多和鲁道夫)
他跟我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他躺在草坪上但没看到发生了什么。”
然后我问那边半场在另一端的助理裁判鲁道夫,他离的太远,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他跟我说:“我也是啥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开始思考,一肚子的疑问,很显然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但如果没人看到的话……这个时候路易斯-梅迪纳-坎塔莱霍(第四官员)的声音出现了,他说,“奥拉西奥!奥拉西奥!我看到了!齐达内用头重重的顶在了马特拉齐胸口!”
当我了解情况后态势就很明显了,齐达内难逃其责。于是我走向了事发地点,马特拉齐还在那里,坎塔莱霍已经告诉我他看到的一切,而这些足以让齐达内被驱逐出场。之后我问四官:“他为什么要用头去顶马特拉齐?”意思是他有没有看到蓝队23号之前到底做了什么,坎塔莱霍回答说:“没有,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只是看到了那次顶人。”当我到了事发地点时还意识到其实球员们也是懵的,只有布冯和加图索知道点什么,他们一直在向边裁施压,其他人跟我一样啥都没看到。之前整个球场都充满了各种噪音,突然之间就安静下来,大家脑子里也有着同样的疑问:“这到底是怎么了?那个球员为什么躺在地上?”身处其中的我在思考,“应该怎么干净利落的做出判罚呢?当时齐达内已经彻底冷静下来然后站在那里。”
对我来说不能简单的直接掏出红牌把人罚下,所有球员和观众都知道当时主裁判在另一个半场其实什么都没看到。 于是我走向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助理裁判达里奥,虽然我知道他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呢?因为这会让事情变得合理起来,当一名主裁判走到场边询问边裁肯定是因为边裁知道什么,然后帮他做出相对应的判罚。所以我径直走向了达里奥,然后告诉他:“集中注意力!”这话同样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提醒我俩比赛还有10分钟,要全神贯注。再然后我转身走向齐达内,果断地向他出示红牌。
问: 所以哪怕达里奥并不是那个告诉你真相的那个助手……
答: 是的,他什么都没说,不能空口说瞎话啊!当我意识到自己得掏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事关比赛胜负的判罚变得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呢?”然后我就告诉自己,如果助理裁判叫你过去,那么大家就都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然后你的助手告诉你了,是有一点伪装的成分在里面,但它包涵了真相。
问: 从06年到现在大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坎塔莱霍到底是自己看到了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还是通过电视直播或者回放看到的?
答: 比赛之中任何时候,第四官员都是站在中线边端附近,真正看了比赛录像的是法国队主教练多梅内克,是最开始产生疑问的人搞错了。我再来解释一下,世界杯的比赛,在两个替补席中间会有一个像电视一样的监视器,就在离场边不远的地方,如果第四官员要看的话他得走10米路过去然后再回来。如果坎塔莱霍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很容易被发现,但职责要求他必须始终站在场边不能离开。当我跟四官说话的时候其实是问他在比赛进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他就站在场边回答我说,“我看到了,看到了齐达内头顶对方,”比赛之后我再次跟他确认到底是自己亲眼所见还是通过监视器看的回放,他告诉我:“我自己看到的,没看监视器。”
(井中月)
中国足球袭击裁判暴力史
8月21日中超武汉长江与河南嵩山龙门之战,原本并非关键战役,但背后撞翻马宁后被罚下的多拉多,却让比赛陡生波澜。
赛后,河南队官方发布公告称,将对多拉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训、停赛、停薪、解除合同。
但在赛后,社交媒体却充斥着“多拉多打得好”“多拉多见义勇为”的评论……
无论马宁的执法水平如何,在球场上暴力袭击裁判,这就是触犯了竞技体育的天条。
纵观世界体坛,凡对裁判动手者,无一能逃脱严惩。只有中国足球,一犯再犯。
外教带头,攻击裁判屡禁不止
对裁判缺乏权威,是中国足球职业化28年来始终无法克服的痼疾之一。
老球迷不会忘记2000年甲A联赛第11轮的川沪大战,当值主裁王景东在补时阶段,认定主队外援桑托斯本方禁区内手球属于无意,这激怒了申花队南斯拉夫老帅彼得洛维奇。
“上头”的老彼得直接冲进场内收走了皮球,甚至还上前推了主裁一把,若非时任申花助教贾秀全死死拉住了老彼得,谁也不知道情绪失控的老帅,会有怎样出格的举动。
赛后,足协对彼得洛维奇“从轻发落”,只开出了停赛一场的罚单,似乎是认定作案成本不够高。
随后劲爆的就来了——也就在这一年,时任大连主帅科萨诺维奇冲进赛场,追打主裁周伟新,被中国足协停赛6场、罚款6万元。
考虑到彼时甲A只有26轮,处罚已算相当严厉。
不过比起此后山东鲁能主帅库卡,老彼得和科萨的罚单,都只能算“毛毛雨”。
2015中超第13轮山东鲁能与贵州恒丰赛后,鲁能教练组以及球员和裁判组爆发了冲突,被指控攻击裁判的库卡被停赛7个月,带着被打破的眼角,库卡失意地离开了山东。
上梁不正下梁歪,顶级联赛对裁判动粗都已成常态,低级别联赛更可想而知。
2013年中乙1/4决赛深圳风鹏对阵青海森科,上半场比赛结束后,客队球员王驰因对裁判员判罚不满,上前指责、辱骂并用脚踩踏裁判员,队友宋琛、黄超也加入到攻击裁判行列。
最终,对暴力行为供认不讳的三人,均被禁赛8个月。
然而,这样的处罚成本,并不足以对情绪上头的球员、主帅和俱乐部官员产生威慑。最近两个赛季中超,主裁再度成为高危人群:
今年1月中超事关保级的大连人与成都蓉城首回合比赛,由于不满裁判判罚,赛后大连人球员和俱乐部官员围攻当值主裁,大连人球员杨浩宇甚至击打裁判面部。
最终,大连队合计被罚款83万元,8人遭受不同程度处罚,动手的杨浩宇被禁赛1年。
但即便有大连队如此惨痛的教训在前,半年后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
6月28日成都蓉城与深圳之战,深圳队官员郭晓峰推搡裁判员胸部,在被出示红牌后仍不肯离去,又从背后推击裁判员,最终被禁止进入比赛体育场10个月,罚款人民币16万元。
从全运打到老甲A
从甲A到中超,攻击裁判的行为虽然时有发生,但考虑到高昂的成本,多数教练和球员都轻易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在赛制混乱、前途不明的青年赛事、低级别联赛、业余赛事甚至女足赛事中,攻击裁判的成本显然要低上许多,一言不合就动手,让球场暴力得以肆无忌惮地蔓延。
早在1993年全运会足球预赛延吉赛区,末轮陕西与江苏之战,就发生了赛后陕西队球员拔起角旗杆,全场追打裁判的闹剧。
而最终处罚之严厉,至今仍堪称顶格——陕西领队以及六位主力分别被处以2-3年的停赛处罚。
16年后,全运会男足甲组比赛小组赛的“京津德比”,又见证了一出丑陋的暴力群殴。
由于对主裁不满,天津队多人赛后追打主裁何志彪,带头的赵世桐冲出人群,追上何志彪并将其推倒在地。
赛后赵世桐被终身禁赛,天津队还有8名球员以及泰达队官员石勇被处以5场到3年不等的禁赛处罚,6人禁赛期均在2年之上,职业生涯基本结束。
2011年6月,广州恒大二队与四川大学的中乙联赛赛后,恒大二队球员朱鹏飞对裁判员拳打脚踢,恶劣程度犹胜赵世桐——不出意料,朱鹏飞也被处以终身禁赛。
比起朱鹏飞,2006年在全国U17足球联赛第2轮三次攻击裁判的王国栋,也凭一己之力刷新了教练追打裁判罚单的纪录。
那场比赛王国栋上半时32分钟就冲入比赛场内辱骂并殴打裁判员,造成比赛中断。半场和全场比赛结束后,又攻击退场的3名裁判员,最终王国栋被停赛18个月,罚款人民币10000元。
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在于本是老友叙旧、其乐融融的老甲A赛场,裁判居然也成了出气筒。
2016年11月第五届老甲A明星足球赛第三轮小组赛,湖北老甲A队与四川宾吾谷队的比赛中,湖北队马成不满裁判的点球判罚,带头冲击当值主裁。
重新开赛后不久,湖北队替补席随队人员冲入场内企图攻击裁判,两人均被逐出当届赛事,且终身不得参与老甲A比赛……
业余赛事都如此大动肝火,裁判的权威在球员心目中是何种地位,可想而知。
攻击裁判,零容忍
攻击裁判轻则停赛8个月,重则终身禁赛,中国足协的裁量尺度是否过重?
恰恰相反,对比国际足坛,乃至篮球、网球等项目,对裁判莫说动手,只要表露出不敬,罚下+多场禁赛,是“起步处罚”,上法庭吃官司,都是常规操作。
2019年西甲第31轮马竞与巴萨之战,迭戈·科斯塔仅踢了半小时,就因出言不逊被主裁罚下,赛后“美颜”收到了一张8场禁赛的大罚单。
其中,4场是因为说脏话,4场则是因为被罚下后拉拽裁判胳膊、试图阻止后者向另外两名本队球员出示黄牌。
而放在中超,这种级别的球员和裁判肢体接触,几乎是家常便饭——但不少裁判为了息事宁人,通常都选择视而不见,唾面自干。这显然只能助长球员的冒犯意识。
如果是更恶意的蓄意暴力攻击裁判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在阿根廷丙级联赛中,加尔门斯体育队球员蒂罗内因不满女主裁科尔塔迪判罚,从身后猛击科尔塔迪的颈部,后者当即昏迷不醒。
肇事者蒂罗内随即被警察带走,阿根廷足协第一时间宣布对其终身禁赛,蒂罗内本人还面临着民事诉讼和进一步索赔。
而在NBA赛场,针对裁判最出格的行径,也不过是当年抱着球不给被吹技术犯规,随后把牙套扔向主裁的阿米尔·约翰逊。
球员之间动手在NBA屡见不鲜,但打裁判?没人敢越过这条红线。
对比国际体坛对攻击裁判的“零容忍”,中超的差距,一目了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澎湃运动家
作者: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