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培这个行业,都称呼为“教练”;李教练、陈教练、张教练,其实,就是一个“打工仔”
驾培这个行业
大家都称呼为“教练”
王教练、李教练、陈教练
听着倒还挺体面的
其实,咱就是个“打工仔”
干这一行的
说句不好听的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也没啥节假日的概念
一忙起来
吃饭、睡觉没个规律
胃痛、腰痛倒很规律
干这一行的
久了连话都不会说了
教学时严厉一点
学员就要投诉你态度恶劣
可你要是温柔一点吧
学员还真敢给你弄出点“车祸”来
干这一行的
不知道的人
都以为咱们钱好赚、油水多
可只有咱自己才知道
顶着个教练的头衔
却难比教师的待遇
头顶烈日汗如雨下
马路教学担惊受怕
一家老小扛在肩上
一分钱都掰两半花
撑到今天全靠咬牙
这就是我们驾培人的生活...
干这一行的
都想对学员说三句话:
学费已是最低,真没法再优惠啦!
教学辛苦,请允许教练抽根烟、喝口水~
开车不是儿戏,严厉是职责,绝非刁难!
这些,希望学员能够理解
做驾培的兄弟们,辛苦了!
此文,献给教练们
生活不易,但我们仍旧坚定向前!
硬核科普:中国体育界为何习惯称教练为“指导”?
“指导”来源于日本,我认为极为可信,毕竟现代汉语中的不少词汇都是从日本舶来的,但是因为我未做探查,故本文不采信这种说法。关于“指导”源流的问题,留待以后再深究。
熟悉中国体育的人知道,我们习惯称教练为“指导”,比如郭士强就是“郭指导”,杜锋就是“杜指导”,不一而足。有时候为了顺嘴,就将“指导”二字简化为“指”或者“导”,比如中国民航大学男篮主帅郑军,球员们就通常称他为“郑指”。“指导”,算得上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称呼。
关于它的来历,现如今已是众说纷纭。在网络上,大概存在两种说法:1、与新中国初期照搬苏联的体育制度有关;2、与军队体工队制度有关,“指导”又相当于“政委”。这两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以讹传讹、合理想象的成分更大。事实上,体育指导、篮球指导、足球指导……类似的叫法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是民国体育文化的产物。通过对一些近代报刊进行关键词检索,网易体育发现,“指导”一词在民国报纸的体育报道中屡见不鲜。
在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中以“篮球指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两篇报道。
一则,1933年10月17日的《北洋画报》第二版就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图说是:“参加全运会之沪篮球指导前两江名将邵锦英女士。”此处所说的全运会,指的是中华民国第5届全运会,原定于1931年月举行,结果因为“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爆发而拖到了1933年10月。举办本届全运会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竞技层面,也在于“倡全民运动,救国家危亡”“提倡国民体育、振刷民族精神”。
二则,天津《益世报》1931年3月16日第7版,还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即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篮球指导张子谦,“卷入”了一起球场斗殴事件,无端被诬,遂上书山西教育厅厅长为自己伸冤。这篇报道中,凡涉及“教练”一职的,均用“指导”二字替代。
有意思的是,如果以“篮球教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反而一无所获。将关键词改换成“足球指导”和“足球教练”分别进行检索,得到的报道篇数分别是2和1。与“足球教练”相关的那篇报道,与国内体坛并无瓜葛,而是有关美国大学足球教练的,题为《美足球教练年俸逾万 与南加州大学续合同五万》。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然延续了这种叫法。据罗汉琛和于德豪的启蒙教练、现年71岁的毛地回忆,他进入湖南省男篮(1965年)时就称教练胡松发为“指导”,当时“教练”和“指导”两种叫法是并行不悖的,他举例说:“别人问‘你教练是谁啊’?我就回答‘是胡(指胡松发)指导。”当时胡松发的官称就是“湖南省男子篮球队指导”。不难看出,那时“教练”和“指导”就已经合二为一了,“教练”即“指导,“指导”即“教练”。
综上所述,称教练为“指导”的做法,至少在1931年前已经形成,跟苏联和军队体工队没什么关系,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指导”才是主流的叫法。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度也延续了这种习惯。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练和指导两个概念逐渐混同,再也不分彼此。
对于体育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认真地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喜欢把教练称之为“指导”,据说这个词来源于前苏联时期的体育体制,能否帮我搞清楚这个问题?
所谓“指导”,就是“政治指导员”的简称,听到这个词,一股浓厚的苏维埃体育气息扑面而来。
我之所以认为“指导”是前苏联的舶来品,是因为我的前辈和同事,李承鹏先生当年对中国的足球体制进行了持续而猛烈的开火,“我们把教练称作指导,因为前苏联人是这么干的……”
我这两位朋友认真地给我查了一下资料,然后说,查无实据,没有任何消息表明,把教练称之为“指导”,是前苏联人喜欢干的事情。#CBA测试# ##闪光时刻 主题征文 二期#
徐根宝徐指导的洛尔卡今日刚刚宣布放弃新赛季西乙B联赛的征战资格
那好,我向一位老前辈请教,前辈回答说:“你一下子把我问倒了。指导这个词,应该是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叫一些老教练,都叫教练,但是好像从改革开放以后,不知道哪个人开始把教练称之为指导,然后就流行开来了。你等着,我给你查,我一定给你查。”
但还没等倒他查出结果,我就已经出发,来了俄罗斯。
但不管是前苏联人给我们发明了这个词;还是这个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发明,总而言之,指导这个称呼已经喜闻乐见,我们把NBA骑士队的泰伦·卢“亲切地”称之为卢指导,把比利时跟队员们一起讨论的卢卡库也称之为卢指导,央视的解说嘉宾徐阳,大家私底下也叫”指导”……
大家都是“卢指导”~
在圣彼得堡列斯加夫特国立体育大学,我见到了72岁的尤里·卢夏科夫(以下简称尤里),这位已经从事体育60年的“活化石”算是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
“这是在战争年代的时候,通常,球队有两个主管。主教练就不用多说了,剩下一个就是政治指导员,在比赛和训练之前,指导员要开会,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后来这个习惯就保留下来了。”
尤里说,“指导”是这么来的。“到了后来,其实指导这个人消失了,但称号保留下来了,这样,主教练一个人就可以拿两份工资啦……”所以,指导就是给你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俄罗斯人现在不会称他们的教练为指导了,但我们中国人仍然喜欢这个称号。
徐根宝和申思
是“教练”,还是“指导”,这个称呼区别甚大,就像当年申思在自己的自传里把徐根宝称为教练,而不是指导,大家对于两人的关系,便可以微笑不语:申思甚至都不愿意把徐根宝称之为“指导”。
我纠结于“指导”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我们好像迈过了一段岁月,但却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声不响地提醒我们从哪里来——开会?政治学习?思想动员?俄罗斯人现在已经不这么干了,但你问问戚务生,问问沈祥福,他们可能会给你点个赞。
80亿新时代的里皮国家队?打完今年的中国杯以后,在打吉尔吉斯斯坦和泰国队之前,足协和大家也开了会,最后签订了国脚行为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