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逸闻:1994年4月——“飓风”希金斯的最后一“站”
1972年的“飓风”希金斯
1972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举行期间,举办地伯明翰正在进行矿工罢工,球台的照明设备还是用一个便携式发电机供电,显然亮度不是很够,而观众们则是纷纷把啤酒箱子倒过来,充当座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历克斯·希金斯赢得其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锦标赛冠军,这一冠给他带来一张480英镑的支票
。
10年后,当老希金斯夺得其生涯第二个世界冠军时,斯诺克运动的环境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成了一项非常体面的运动,备受尊重——而这些形容词放在当时的希金斯身上可以说是满满的违和感。当时的斯诺克世锦赛已在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举办,冠军奖金提升到2万5千英镑,赞助商和广播公司都排着大队想给这项比赛投钱。
老希金斯与丹尼斯·泰勒
希金斯既是英雄式人物,也是反派式人物,随着斯诺克运动风靡全英国,他那种挑战权威抵抗强权的叛逆者形象被放大,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他。他抢占头条的方式从不单靠卓越战绩一种,其个人生活的点滴同样能分分钟占领各大媒体的体育头条。他已然成为英国工人阶层的代表式人物:一位平民冠军,或者说一位叛逆的冠军。
等到1994年,用现在的话说,他已经“凉了”,当然这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1990年,在北爱尔兰在斯诺克世界杯上不敌加拿大后,他疯狂辱骂北爱尔兰队队长丹尼斯·泰勒,还威胁让他回不去北爱,要一枪崩了他。几星期后在世锦赛上,因为输球疯狂咆哮发泄,还在球员通道暴揍一名官员。他因此被禁赛一个赛季,世界排名滑落
。
老希金斯在1992年世锦赛资格赛
然而他确实是个有种的人。
1994年,因世界排名滑落他被迫去挺过资格赛打世锦赛正赛。在最后一轮中他3:6落后托尼·诺尔斯,在第一阶段结束后他在布莱克浦的一家酒吧消遣,不慎摔倒弄伤手臂。他拒绝去医院治疗,自己简单包扎之后就继续参加比赛了,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终以10:9胜出晋级正赛,如此惨烈,球台都粘上他伤口流出来的血
。在那年世锦赛的首轮,他对阵的是爱尔兰选手肯·达赫迪,一位在1982年和自己的父亲见证希金斯世锦赛夺冠的后辈。
达赫迪在1991年首次亮相世锦赛时,曾和史蒂夫·戴维斯交手,他对此坦诚表示“就光是忍不住盯着他看我就花了整整四局时间”,但这次面对自己的英雄达赫迪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而他的英雄也完全没打出来,前四局,希金斯完全被束缚住了,最高的单杆得分仅是18分。达赫迪在拿到63分时已经准备好拿下第5局球了,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希金斯完全凭借防守将局势逆转,在最后一颗粉球上抢走该局,着实让憋了许久的观众们嗨了一次。
阿历克斯·希金斯,1994年世锦赛
在比分上,越打越放松的希金斯将“饥荒”缩小到2局,本阶段结束时,达赫迪拿下最后一局以6:3领先,但他丝毫不能放松,因为希金斯在上一场比赛里就是在这个比分完成的逆转。而晚场阶段开局达赫迪就打出109分和59分的单杆将比分扩至8:3,随后希金斯打出个人全场单杆最高分83分,并在第13局开始捉弄裁判
。
他开始和裁判站成一排然后试图“挑刺儿”,抱怨威廉姆斯站在他余光里了,妨碍他比赛
,不过当值裁判约翰·威廉姆斯不单单是一名顶级斯诺克裁判,也是斯诺克赛场中立场最为坚定的裁判之一,完全不惧希金斯制造的麻烦事。他如此回应希金斯:“我就站在这,我在这站一天了,之前咋没说有事呢?用不着你教我咋裁球,好好打你的球。”
肯·达赫迪,1994年世锦赛
其实仔细想想,这或许是希金斯的心理战术,试图制造些许麻烦来影响比赛节奏或是给自己创造额外的调整心理状态的时间。这局还是被达赫迪在最后一颗粉球上拿下,带着9:4的比分进入中场休息。虽然希金斯又追回两局,但最终难抵达赫迪以62分的单杆10:6拿下比赛。
斯诺克功力已经废得差不多了,但他辛辣毒舌的功力可没有。据媒体报道,曾有一位卖保险的20岁小伙里克·阿什顿在曼彻斯特的一家酒吧遇到希金斯,他两次上前打招呼,试图给作为希金斯铁杆粉丝的奶奶要一个签名,却不巧撞到枪口。希金斯对他说:“给你奶奶那个老娘们签名?要是全世界的糟老太太全来管我要什么鬼签名,那我今晚就别踏马想回家了
!”
2010年,老希金斯最后一次亮相克鲁斯堡
或许吐槽能有世锦赛,他还能去争一波冠,但在斯诺克里,他的克鲁斯堡之旅可以说是到此为止了。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差点就到此为止。2010年,杰森·弗朗西斯将斯诺克传奇赛办到克鲁斯堡剧院,虽不是世锦赛,但老希金斯还是以球员身份回到了举办世锦赛的圣地。那时,他已经深受喉癌折磨,骨瘦如柴,体重不到80斤
,为了重新回到那里打比赛,他毅然从医院出院来到谢菲尔德。
找事应该成了希金斯的习惯,比赛一整晚他都在和杰森·弗朗西斯争论出场费的事,气得弗兰西斯表示以后再也不找他打表演赛。9周后,营养不良、肺炎、支气管疾病等一系列原因,令他在贝尔法斯特的公寓中孤独地死去,享年61岁
。
历史丨“飓风”希金斯的史诗级逆转——1983年英锦赛决赛回顾
阿历克斯·希金斯夫妇,1983年英锦赛
对于年轻一代的球迷来说,阿历克斯·希金斯这个名字像是来自于神话——他是一位只出现在模糊视频画面中的传奇人物,带着一头深棕色的柔顺秀发,斜倚在座位上,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支烟。和同样潇洒不羁、出言不逊的罗尼·奥沙利文相比,他的眼神中还多了几分忧郁和浪漫。
在“飓风”希金斯的职业生涯中,1983年的英锦赛决赛是多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场经典比赛,他的对手是风华正茂的史蒂夫·戴维斯,两人最终战至16比15,希金斯获胜。
这场比赛的可看点不仅在于大逆转和两人之间的鏖战,它更象征着老希金斯的一次“归来”,虽然后来希金斯在自传中形容它为“终结之始”。
1983年末的希金斯正经历着一场“噩梦”。他状态很不好,经历了好几次“一轮游”。他在马略卡度假期间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之后在精神病院呆了一段时间,还与妻子林恩分居,生活处于失控状态。
此前,“飓风”希金斯已有两次进入英锦赛决赛,但他从未获得过这项比赛的冠军。日子过得一地鸡毛,他对这座冠军奖杯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望。希金斯对外表示自己在备战英锦赛时每天要练球10个小时,这或许为他来之不易的冠军时刻作了铺垫。
阿历克斯·希金斯,1983年英锦赛
除了第一轮略显惊险之外,希金斯顺利越过了来自保罗·梅达蒂、托尼·诺尔斯、格里菲斯的阻碍。好事成双,他的妻子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这对希金斯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决赛对手史蒂夫·戴维斯察觉到了微妙的局势变化,此前他一路势不可挡,淘汰了威利·索恩、吉米·怀特等名将。此时,他告诉自己:“如果希金斯继续这种良好发挥的话,我就得好好加油了。”
这场经典的英锦赛决赛以一个戏剧性的7比0作为开局,“沉睡”的希金斯是“零”的那一方。
第一阶段结束后,希金斯的好友、高尔夫经纪人安德鲁·钱德勒火速赶来“营救”。“圆胖子”钱德勒对情绪疗愈十分在行,他确保希金斯乖乖回到了旅馆,吃了晚饭,他们两个屏蔽了斯诺克话题,天南海北地聊了一通。“我觉得他现在知道哪种方法更有益。我教不了他怎样在技术上赢得斯诺克比赛,但我确实懂心理。”钱德勒说。
事实证明这位好朋友的“唤醒服务”还不赖。希金斯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回到了比赛中,在第二阶段拿下了7局,而戴维斯仅仅赢得了一局。8比7的比分几乎让戴维斯之前努力得来的优势化为泡影。
希金斯与戴维斯,1983年英锦赛
戴维斯后来承认他已经慌了:“当我以7比0领先时,简直是兴奋到飞起,但是他的情绪有了提升,拼命想回到比赛状态。自从他开始夺命狂追,我就再没真正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至此,两人的比分开始相持不下。在1200多名现场观众的注视下,希金斯在第26局比赛中打出了单杆86分的成绩,以14比12取得领先。但戴维斯也不是等闲之辈,接下来他连下三局,率先拿到赛点
再次陷入困境的希金斯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将比赛带入了决胜局。在紧张的气氛中,希金斯依靠强大的心理,利用了一切机会,以77比0的比分赢得了胜利。
“打败史蒂夫,让大家看到我有多优秀,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希金斯在赛后表示:“这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我非常感激我的好太太给我的帮助和鼓励。”
阿历克斯·希金斯,1994年世锦赛
“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周,”他站在妻子身边说道:“我们又像以前一样在一起了。我女儿今天过生日,我成为了英锦赛冠军。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亚军戴维斯则难掩失望:“作为一场比赛来说,我很享受,这样的竞争对斯诺克运动是有利的,它只对我比较虐。”在希金斯的自传《来自飓风之眼》(From the Eye of the Hurricane)中,希金斯对当时戴维斯的描述是:“像个迷路的小男孩。”
但此时此刻的希金斯也即将面临更浓重的迷雾,不久之后,他的事业和婚姻又将回到破碎状态,钱财与天赋被挥霍殆尽,等待他的将是漫长的孤寂与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