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想开些就会好了吗?
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讲想开些确实会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很难达到治愈的程度。
我们知道抑郁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患者会有长时间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睡眠减少、悲观厌世等表现。往往患者会先出现对日常事务突然完全提不起兴趣,即使平日喜欢的事务也丝毫没有兴趣,思维也变得迟缓,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觉得很吃力,稍微做点什么都觉得精疲力尽,很多人因此无法再胜任日常工作,继而出现悲观情绪,觉得自己的变化让自己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家庭。
这种变化确实让人悲观,但如果我们学着接受自己这些不好的变化,不再自罪自责,悲观情绪就可以很大程度缓解,也就不会出现之后更加严重的轻生念头了。心理学上的“森田疗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顺其自然。虽然对于一个人接受自己如此落差的变化的确很难,需要斗争和折磨,但还是能够做到的,而且做到了,抑郁症状就会真的好很多。当然作为医生,我还是建议抑郁程度达到中度以上还是应该到专科医院求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这个程度单纯的心理治疗就很难起效了,在抗抑郁药物帮助下再辅以心里治疗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医学疾病,完全可控可治,即使你决定自我调节也应该先到医院看一下医生判断一下自己的抑郁程度,再进行心理治疗,千万别把抑郁症延误成重度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爱专牛角尖,(她他)不会想开的,只有通过外界影响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给予帮助,家人的关心,和各方面的爱护,使(她他)走出困境,我们要关心和帮助抑郁症动用社会的力量,呼吁社会别歧视抑郁症的患者,给(他她)们自信心,
这个病产生的原因很多,看病人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有的人可能病的比较重很难释怀,有的是压力大导致,有的是某些事件导致,有的是童年成长的经历,如果只是很轻度的郁郁症可能真的想开点就好了,但是这个能让他想开点的人就很重要了,其实可能一开始有的很也会觉得郁郁症没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个心里因素有时候正是最难治的,就像人多了一生都看不透一件事,所以每次在发生地震之类的大事,就一定会有心里辅导的人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人进行外在呃,一个矫正。如果有人有郁郁症我建议还是去找专业的人看下,有时候别人的话比药💊有用
谢邀。
抑郁症患者想开些如同一间黑屋子开了条门缝,让光透了进来,他的感受会立马轻松很多,然后如果环境支持不刺激不扩张情绪的话,这条门缝就会越开越大,最后一屋光明。
但是抑郁症患者很难想开些,因为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制造了问题的意识如何能解决该问题呢?有时候的想得开是杠杆性事件的刺激触动,有时候是多巴胺神经递质兴奋结果,有时候的确是自我思维费力避开惯性的艰苦探索中出现了那一抹光。
无论如何,既然痛苦把自己带到了自我认识跟前,那就得浴火重生,否则就自我欺骗或者麻木无感。但无疑引领你去思考探索自己的心理咨询是更好的主动快捷的途径。
祝福你🌷🌷🌷
@迷路的不是麋鹿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很重要,这么说吧,如果一个自己能想开的,就不可能得抑郁症,顶多就是得个郁闷,过段时间自己想开就好了,对得了抑郁症的人,就像身体里有根刺,自己想拔又怕痛,何况抑郁症是心里的刺,如果没有真正将这根刺从心里拔出,是会经常反复的,必须靠自己和外力才能彻底根治。
抑郁症是不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快速治疗,不然别人怎么帮助都只是徒劳?
是的!回答是肯定的。抑郁症患者只有自己想真正的改变自己,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的去寻求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有机会找到走出抑郁的困境,这种情况称之为“主动治疗”。如果到了“掩饰、逃避或抗拒治疗”阶段,那就说明问题严重了,因为,他们把掩饰、逃避或抗拒治疗当成自我保护的具体办法了,所以,真正的治疗与帮助就难以介入了,即便是介入了,那也是被动的,效果远不如主动治疗好。
就心理疾病而言“主动治疗”与“被动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主动与被动的接纳角度不一样,主动是呈配合开放式的,对于给予的能量和气场的感悟是明显的。而被动则是处于闭合状态,非但不配合,反倒处处排斥外界给予的一切内容形式,根本就接纳不到积极、正向的内容,对负面的情绪与现象往往却很敏感。
抑郁症患者有时就像一条不死不活的鳗鱼,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的僵硬在那里,即便是偶尔的动一下,那也是不由自主的非意识状态下的。这个时候,你把食物送但它嘴边,它却会更加紧闭嘴巴,生怕你把食物送进它嘴里。如果有粪便或杂物漂浮过来,它往往会毫不犹豫的一口吞下,当感觉到味道不适时又会吐出来,但仍有残渣留在嘴和腹腔里。于是,这种不适又开始在体内发酵,形成不断的“内卷和内耗”,为此,又一轮的折腾,更加复杂的自我纠结开始不断的产生了。
有人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出现问题了,我觉得这是表相的。实际上,抑郁患者的认知错误根源在于他们采集信息的形式与角度,也就是说反复的去采集错误的信息,认知就会被带入错误的轨道,这个时候如果把矫正认知做为解决抑郁的突破点,那就容易遭至抑郁症患者的更加强烈的抵制,也就是介入时的通道选择错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咨询师的“共情”优势,把患者的情绪平复下来,消除他们的抗拒情绪,然后才能走进患者的内心。
尽管“主动”与“被动”是抑郁患者的最初态度,但这也并非绝对不变的,完全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调整下,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抑郁症患者自己想明白了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这样治愈的机率会更大,治愈的时间会更短。但想不明白的也并非无药可救了,只不过是治疗的难度大了些,过程会复杂了些,办法和效果总会有的。
我妈得过抑郁症,以下回答可以给你参考。
我妈2011年得的忧郁症,那一年是我们家人的噩梦。她整天像被抽掉了筋一样,浑身没力气,走路像八十岁的老太太,眼睛耷拉着,嘴唇哆嗦着,不时想着死。没有办法,我只能每天守着她,带看医生,吃抗忧郁的药。
所有亲戚朋友每天像念佛一样,在她耳边念叨,叫她振作,叫她提起精神。甚至发火,想骂醒她。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她也控制不了她自己,这是一种病。只能靠吃药。
慢慢的,她精神恢复过来了。后来她找了一份工作,天天上班下班,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活得无比充实,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人,你根本不知道她有过忧郁症。
做子女的都很怕她不上班,让她上班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她有事做,有事做那还记得什么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