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陆小曼一样的高起点,为何结局却天壤之别?
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一代名媛,因为浪漫诗人徐志摩,这两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谱写了建筑伉俪的佳话。陆小曼先嫁王庚后嫁徐志摩,因其奢侈的生活、交际花的身份被人所诟病,直到徐志摩飞机失事,陆小曼才变成另一个人,黯然度过余生。
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时局动荡的年代,个人的命运犹如风雨飘摇中的浮萍,不知何去何从。而林徽因与陆小曼,这两个独立的个体,循着各自人生的轨迹,演绎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与落寞。可能她们也不曾想过,后人会对她们如此关注。
其实,她们俩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同。
花样年华的人生初体验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她在伦敦的房东是个女建筑师,受其影响,林徽因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同样是在1920年,精通两门外语的陆小曼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能歌善舞的她开始名闻北京社交圈。
林徽因只比陆小曼晚出生半年多,但在她们十六七岁的年纪,林徽因找到了人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建筑学,而陆小曼也踏上了能让她光芒四射的舞台——社交界。花样年华的际遇,影响了她们将来人生的走向。
1924年,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已经在新月社多有活动的林徽因登台演出,饰演泰戈尔诗剧《齐德拉》主角齐德拉公主,因其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扬名文艺界。
当时《齐得拉》演员阵容强大,配角都是名流。后来加入新月社的陆小曼虽来不及争得登台机会,但她也是场内最忙的一个,她站在门口发放节目宣传册、收取入场费。
个人婚姻的选择与取舍
1924年,泰戈尔离去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求学,报考建筑系。当时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注册了同一学院的美术系,但她坚持旁听了建筑系的课程,等于是修了两个专业。
1927年,林徽因毕业,又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了半年的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结婚。婚后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成为中国建筑学开荒者。
王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个事业型人才,崇武不尚文,无暇顾及陆小曼太多。两人的性情爱好差异不小。他希望妻子安分守己,而他的爱人却偏偏是个不甘寂寞的交际名媛。
1924年,浪漫诗人徐志摩闯进了陆小曼的世界,在她乏味的婚姻生活中掀起了涟漪。徐志摩与王庚同为梁启超的学生,王庚忙于事业,委托徐志摩照顾爱妻,一来二去,徐陆之恋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王庚后来选择了退出。几经波折,陆小曼与徐志摩在1926年结婚。陆小曼在与王庚离婚时怀了王的孩子,她执意去做了流产手术,身体落下病根,并从此不能生育。为治病,陆小曼结识了会推拿的文人公子翁瑞午,翁教会她抽鸦片缓解病痛。
人生的不同走向
婚后,陆小曼不改奢侈习性,仍然出入社交场所,时不时还要和翁瑞午吸食鸦片。徐志摩为负担家庭生活,多处兼职,几地奔波。陆小曼和翁瑞午还闹出了绯闻,让徐家很没面子,徐陆两人多有争执。1931年,35岁的徐志摩飞机失事、罹难去世。陆小曼的第二段婚姻持续没几年,剩下她一人。
婚后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东北大学任教。他们的大女儿梁再冰刚出生不久,林徽因过度劳累肺病复发,为休养身体,也因东北时局不稳,夫妻转回北平,于是有了著名的“太太的客厅”。
在这个名流汇集的客厅里,徐志摩把金岳霖带进了这个圈子,便有了后来沸沸扬扬的林、梁、金三角恋之说。 但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梁思成选择了尊重林徽因。梁的大度使金岳霖主动退出,林徽因最终还是梁太太。
再后来,抗战爆发,林徽因与梁思成开始流亡生活。流亡期间,林徽因拖着病体,也没有放弃所爱的建筑事业。在四川李庄,夫妻写出了《中国建筑史》。
抗战胜利后,林梁夫妇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林徽因先后参与了挽救景泰蓝工艺、设计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工作。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因病去世。
而失去丈夫的陆小曼,终于洗心革面,不再出去交际,一身素服,变成了徐志摩想要她变成的人:勤奋、朴素、向上。在对徐志摩的思念中,陆小曼多方搜集原稿,整理、编辑、出版丈夫的遗作,同时也潜心绘画,以画为生。直到1965年,62岁的陆小曼逝世。
综上,林徽因与陆小曼在人生一些重要节点的选择上截然不同——
一个少年立志学中国未有之建筑学,一个在社交舞台崭露头角、光芒四射。
在婚姻的选择上,一个经过志同道合的求学期磨合,一个奉父母之命懵懵懂懂早早结了婚。
在对婚外情的处理上,一个聪明理智、抽身而退,一个率性而为、飞蛾扑火。
我们不能武断地评论孰好孰坏,只能说,人各有命。佳人已逝,愿她们留下的美好,长留人间。
林徽因和陆小曼起点根本不一样,陆小曼起点虽然高,但是林徽因的起点比陆小曼高得多。
再说形象点,陆小曼就有点像当年的“京师四少”,俏江南的少东家、金钱豹少东家这个级别,而林徽因则是万达太子爷、淘宝继承人这个级别。
现在我们所谓的“民国名媛”绝大多数不过是出身上流社会中低阶层家庭,陆小曼也是这种家庭出身。
仔细考证陆小曼家世,陆家发迹其实很晚,到陆小曼夫妻陆子福考上举人才算真正“脱贫”,之后陆子福又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虽然一直说陆之福担任过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可是从目前发现的陆氏家谱看,陆小曼的父亲担任的是财政部赋税司副司长才对,因为家谱里写的是“子福,行三,字厚生,官名定……财政部参事,赋税司会办。”
按照前清流传下来的官场规矩,会办一般指的是常务副职。
所以从陆小曼父亲履历看,在当时,陆家可以算上流社会一员,而且因为在财经系统,陆家应该说还是很有钱的,但是这和林徽因家是有本质区别。
首先,林家本来就是福建的大族,而且林徽因祖父就已经考中了进士,做了康有为的同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从小就是一副公子哥做派,他1897年就考中了秀才,但是一直在家待到1906年才赴日留学。
而且林长民因为家里有钱,为人大方“交际所需,不匮於用”,所以他在留日学生群体里是“明星人物”,又由于他的两个弟弟都是革命烈士,所以他学成回国后很快就成了清末民初政坛的一位“大人物”。
他1913年就任北京全国众议院秘书长、自1914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为期仅三个月)、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国联同志会理事等重要职务。1919年,他更是大总统徐世昌的主要智囊和五四运动幕后主要推动者。
林长民和陆定相比,林长民无论从职务和交往人物的档次来说都要高得多。
有两个小故事可以很直观的反映这种等级上的差距。
顾维钧担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时曾经开玩笑的说“陆建三(陆定,号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却那样漂亮、聪明。”
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认为是顾维钧对陆小曼的欣赏,但是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上位者对下级的轻慢?
要知道民国时期,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官场上还是沿袭了很多前清官场陋习,其中对上下级名分讲究的很厉害,如果陆定和顾维钧是同级,按照北洋官场规矩,顾维钧是绝对不会、也不敢直说陆定“不聪明”的。也别说顾维钧新派人物,不懂官场规矩,我就没发现顾维钧对段祺瑞这些上级开过这种玩笑。
而林长民的故事则和陆定截然相反,陆定被外交总长打趣,而林长民则对外交总长大发脾气。
林长民曾经在某年过年前向当时担任外交总长的曹汝霖借3000块钱,但是由于曹汝霖过完年才借钱给林,被林认为是故意“触霉头”,还对曹汝霖大发脾气。
曹汝霖自己还在日记里为自己辩驳,说自己绝不是故意的。
从这两则小故事我们就能看出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家世是绝对不一样的,林家明显比陆家更高一个层级。
曹还在日记里评价林为“写作俱佳,惟器量太小。”又说自己曾经推荐林长民做徐世昌的秘书长,还说林长民太热衷功名利禄,先投段祺瑞,又投郭松龄。
虽然曹日记是在批评林长民,但是这也能看出林长民在当时政坛的地位。
而且我们从梁启超为自己儿子选择林徽因,而完全没有考虑过陆小曼也能看出两者家庭地位的差距。
梁启超和林长民因为五四运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也自然想结为秦晋之好,所以1919年,两家安排梁思成和林徽因见面;虽然这次见面两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林徽因很快就随父亲去英国游历,而梁思成则老实就读于清华大学。
此时,两家并没有真正确定婚姻。
而一年后的1920年,陆小曼已经在北京社交圈崭露头角,她于当年被聘为外交部翻译,又因为能诗会画(现存一百多幅画作),能唱能演(通演京昆)成了胡适口中“北京不得不看的风景”,既然陆小曼如此出众,可为什么梁启超从没想过和陆家结亲?
以梁启超当时的名声、地位,如果他为梁思成向陆家提亲,陆定肯定100%同意,这从陆定后来为陆小曼选择王庚做女婿就能看,陆家在选女婿问题上,也是相当功利的。
说白了,在梁启超看来,林长民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那是“门当户对”,而陆家以及被人拿来当风景的陆小曼还配不上做梁家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