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垂危,《紧急救护120》如何创造生命奇迹?
事情是这样的,独居老人,低血糖发作,120迅速赶到,病人已无生命体征。急救医生默契配合,对病人进行急救。同时,还有一段温情故事:邻居发现丧偶老人久不露面,于是拨打120。等120到达,发现老人已经大小便失禁,老人就躺着垃圾堆中。
这个社会,一个焦虑的社会,大家均忙于生活,无暇顾及老人。
代沟,生活习惯的不同,老人不愿意和子女同居,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爱比亲人更重要。
急救医生,一个有故事的群体,爱人人恒爱之。
这个社会出现很多独居老人是市场经济本身造成的。未来的独居老人会更多。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大力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丶共享养老社区丶共享养老健康投资丶共享养老农场丶共享养老旅游机构丶共享养老服务中心丶共享养老医疗器械使用设施丶共享农业养殖投资丶共享养老金融投资丶共享养老房产出租丶转让丶销售丶捐赠丶共享养老专业培训学校丶老年慢病互联网医院丶检测簛查丶老年健康饮食科学指导师丶老年中医养生知识普及,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也是非常必要的。向日本丶加拿大等先进国家引进先进现代化养老管理人才丶经验,也是非常有用的。发展老年相关机构的组建,让已离退休干部丶健康专家丶医师发挥余热,引领老年人从心理生理丶心态上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经常参与社区组织丶养老院组织的歌咏丶游乐丶参观丶书画等等节目,都是很好的长期可开展的活动。
战斗英雄杨子荣是如何牺牲的?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子荣的形象也人尽皆知,近似于《第一滴血》中兰博的孤胆英雄形象多少让人感觉不太真实。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杨子荣这个人吗,英雄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实有杨子荣这个人。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人,牟平今天属于烟台市的牟平区。杨子荣这个名字是1945年参加八路军时自己改的名。
杨子荣的父亲是一个泥瓦匠,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四岁的时候,杨子荣跟随父母闯关东,后来迫于生计,母亲带着他回到山东老家。12岁的时候杨子荣再次闯关东,在丹东打工,干过缫丝,在鸭绿江当过码头工人、苦力,当过伐木工,放过排。充分接触了社会底层,三教九流,江湖庞杂,各式各样的人,杨子荣后来在剿匪中用到的江湖规矩,江湖黑话,就是在此时掌握的。
杨子荣参军后,很快就被派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剿匪,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比如400人抓捕土匪1200多人,100人抓捕土匪400多人。当然,最为经典的就是在海林县(今县级海林市)活捉以“座山雕”为首的土匪。在这场极为经典的剿匪战斗中,杨子荣机智、勇敢、果决、善战、冷静,在影视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尤其是不久前在武侠神导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简直就是单刀赴会的关公,亦或是中国版的“兰博”。
其实这次剿匪战斗规模并不大,座山雕一干土匪一共才25人,不过这丝毫不能掩盖杨子荣卓越的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海林追剿土匪郑三炮等人的过程中,在路边一个隐蔽的窝棚中发现一名土匪。杨子荣在踹开门瞬间开枪时,由于天气太冷,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随后被土匪击中牺牲。杀害英雄的土匪叫孟同春。
最后说一句,英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和牺牲的地方都是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海林还有一个从去年开始名声大噪的称呼——中国雪乡。
《智取威虎山》让我们认识了杨子荣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他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关于他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可信的。那么,历史上的杨子荣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人。在参加革命后,他更名为杨子荣,这也导致后来我们在寻找他的家人的时候,大费周章。在抗战后,他随部队进入东北,改编到了牡丹江军区。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肃清当地的土匪。杨子荣与自己的战友们在歼灭了大股土匪后,组建了侦查小分队,深入虎穴,消灭残匪。其中,最为精彩的要属1947年2月6日,杨子荣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了土匪头子座山雕。后来,他的故事被改编成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小说、电影《林海雪原》。
历史上的杨子荣并没有在活捉座山雕的战斗中牺牲了,而是牺牲在了十几天后的另一场剿匪战斗中。在座山雕这股土匪被消灭后,在牡丹江地区还有郑三炮这股土匪没有消灭。1947年2月22日,杨子荣得到了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于是,他带着侦查班去侦查消灭这股土匪。
22日当晚,他们在一个打皮子的老人的窝棚休息。由于杨子荣带领的侦查小分队走得太急了,没有带擦枪油。后来,打皮子的老人提出可以用野猪油擦枪。23日天刚亮,杨子荣他们经过急行军,找到了土匪郑三炮藏匿的窝棚。杨子荣带头冲向了窝棚,其他战士紧随其后,他一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随即屋内传来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的扳机就打。
可是没有想到,枪竟然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但此时窝棚中土匪的枪响了,杨子荣首当其冲,胸部连中三枪,倒在门口,血流满地,想要说话,但没有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随后,愤怒的战士们冲上来,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股脑的招呼,7名匪徒五死一伤一逃。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不幸牺牲,时年31岁。如果不是枪没有打响,杨子荣很有可能就不会牺牲了,真是令人惋惜呀!
看过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或电影《林海雪原》的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有一位著名的剿匪英雄,就是杨子荣。杨子荣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为了剿匪,只身到敌营寻找破绽,最终将大土匪座山雕活捉。
大家都知道杨子荣是有胆有识、人民的英雄。那么战斗英雄杨子荣后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其实座山雕被消灭后不久,杨子荣就因为追击残匪而壮烈牺牲了。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时候是1947年2月6日,而牺牲的时候是2月23日,中间就差了十几天,这么一个战斗英雄就这样牺牲了,真的是令人感到非常的遗憾!
座山雕股匪被消灭后,还有李德林匪部在海林北部黑牛背一带潜藏着。当时根据梨树沟群众反映,附近山里有土匪,可能就是李德林残部。后来从俘虏的匪徒口中得知,他们正是李德林匪旅中3个凶恶的匪首:营长刘俊章、副官丁焕章、恶匪大盗副连长郑三炮。
当时剿匪二团得到情报后,由曲副政委和杨子荣带领侦察排两个班和机枪班共30多人组成的小分队,前往侦察搜剿。从下午一直搜捕了一夜,杨子荣一行人在第二天早上才发现郑三炮等匪徒的踪迹。
杨子荣抢先冲到土匪潜伏的窝棚门口,但却因为天太冷,枪膛里的撞针冻住了,没有开的了枪,这时屋里的土匪冲了杨子荣开了一枪,正中杨子荣胸部,杨子荣倒下后,又咬着牙,用左手捂着胸部伤口,右手掏出手榴弹,但怎么也举不起来了,杨子荣就这么牺牲了,时年31岁。
这时队伍才冲了上来,见杨子荣牺牲了,都红了眼,一边向屋子里打枪,一边往里扔手榴弹。战斗持续了20多分钟,最后只有当地的一个土匪受伤爬了出来,其余的土匪全都被愤怒的战士们炸死了。
杨子荣牺牲后,为了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查英雄”、“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而他生前所在的排也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智取威虎山》是根据真实故事而改编,孤胆英雄杨子荣原型叫杨宗贵,他的牺牲主要在于一个“仁”字。
杨子荣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剿匪英雄,他主要的战功有:1946年1月,带领小分队劝降海林孙江匪部100多人,3月独身一人劝降李开江匪部400多人。
1946年底,杨子荣小分队生擒恶匪许家四虎,1947年2月,只身入虎穴、智擒座山雕。
从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来看,他对待土匪主要是以“劝降”、“生擒”为主,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仁厚的人,而他后来牺牲也恰恰和仁有关。
1947年2月,杨子荣在活捉座山雕后,又带着小分队去追缴郑三炮等残匪。
根据群众举报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杨子荣小分队于2月22日赶到了闹枝沟。因天色已晚,所以他们找到一户孤寡老人家投宿。
晚上烤火时,老人告诉杨子荣说郑三炮已到了梨花沟,两地相距不远,战士们就开始检查武器,做战斗准备。
由于出来太匆忙,小分队没带擦枪油,老人就提议用野猪油擦枪。
23日天微微亮小分队就出发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急行军,队伍到达了梨花沟山下的梨花屯。
为了摸清郑三炮匪部的具体位置,杨子荣带着一名战士进屯子里打听消息。一位经常上山打猎的大爷说郑三炮在沟北。
出了屯子,小分队直奔沟北,到了梨花沟后坡,发现了人的脚印。顺着脚印小分队找到了一个窝棚。
由于不确定是不是土匪,杨子荣决定先带孙大德、魏成友两名战士先去查看一下,如果是先劝降,实在不行再动手。
三个人来到窝棚门口,杨子荣推开门只见里面坐着一个人,戴着狗皮帽子背门而坐。
杨子荣亮明身份然后问:“老乡,你有没有看到土匪啊?”那个人不大话,沉默了一会,突然回头一枪,然后从后门逃跑了。
杨子荣身中一枪后,赶忙扣动扳机,但连续两枪都没有打响。而站在杨子荣身后的魏大德机枪也没打响。
就在同时,惊动了其他土匪,窝棚里顿时枪声大作,杨子荣又连中两枪。接着就一头倒在了地上,满身是血,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就壮烈牺牲了。
悲痛欲绝的战士们,向着窝棚火力全开,剩下的六名土匪五死一伤。
至于那名逃跑的土匪孟同春,1969年良心发现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了。
剿匪英雄杨子荣牺牲后,大家都在讨论他牺牲的原因。他的战友说可能是擦了猪油的原因,因为没擦的枪能打响。
有的说是因为天气太冷,冻住了枪栓。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的仁厚。
如果他首先把窝棚的人默认为土匪,又没有劝降之心,就会加强防备,那进门喊的第一句话一定是“举起手来!”也许这样会避免悲剧发生。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