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门票要多少钱一张?
景点门票2015年7月30日,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公布《大理市大理古城维护费征收管理办法》,确定此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团队游客需要支付每人30元大理古城维护费,自由行客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开放时间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为什么农村很多老人离世儿女们不掉眼泪,反而花钱找外人来哭灵?
大部分儿女对自己老人的命休终止那一刻都是落泪哀悼的,因为从此再也不见爸妈的身影了。对于爸妈过世没落泪的这部分人有几个原因:1,爸妈生前双方经常有过矛盾冲突的,2,有些人心很铁,最伤心的事他(她)也不崩溃,3,地方观念严重,请人哭灵替代了自已是本地的不良之风引起的
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这奇葩事,没有见过儿女不哭请人哭灵的,有那个必要吗?,不哭心里就是不想,不想就会在人们的议论中被戳脊梁骨,儿女很少有不哭的,那是血浓于水的至亲啊!要是说儿媳妇不哭到是有的,多数儿媳妇为了面子上好看一点,多数是干嚎“只打雷不下雨”,就是哭声挺响亮,其实一滴眼泪也没有,这样外人就会说“你看这装腔作势的,活着不好好对待老人,死后哭倒是买力气”。没有人关注女婿哭不哭,因为女婿不算这个家庭的人,也不在烧纸、报庙、出殡的队伍里,他们哭不哭无所谓。
要是说儿女也不哭,还顾哭灵的,这可是丢人现眼到家了,父母生养一场,天地永隔了,谁会不难受?眼泪会不由自主的往下掉……
这哭灵的人,不知道是哪里流行,反正我们这边没有啊!
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谁家的老人过世后儿女们一滴泪不掉、不痛苦悲伤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老人过世后雇佣表演团体来表演哭灵的就犹如有的地方老人过世后找表演团体进行歌舞演出一样,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这家人对老人过世丧事办的有排场、有声势、有面子等。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就是存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于老人过世后办丧事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
这种事情还的确不少。我的老家很早就有一个剧团。过去演唱样板戏和文艺节目,很是红火了一阵子,每逢过年过节就演唱,在三里五乡很出名。还经常被外地邀请演出。自从实行包产到户后,生产队解散后,剧团也散了架。从90年代后,原来剧团的人自由组合,成立了两组吹打班子,各自购置了乐器。巡迴给那些去逝人家吹丧、哭丧。有几次回老家探亲都曾耳闻八三睹。那情景实在难以苟同。
明明死了人,是件很悲哀伤心的事,可是吹打演奏的乐曲却是欢快喜庆的调子,比如“红高梁"里的“大花轿",什么“妹妹坐船头",什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等等,令人听了哭笑不得。尤其更闹心的是哭丧。吹打班里还有专事哭的差事。不管谁给钱,光死者称呼什么,哭者跪在哪里,就代替出钱的人称呼什么,震天动地的呼叫,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丧,令人心中真不是个滋味。其中竟然还有当年的发小,都年过花甲了,还要东跑西颠去哭丧。我曾问过他们,为何要干这种差事呢?他们回答是,“干这活儿,虽然很下贱,可挣钱快呀!咱们老农民,如今也谈不上什么脸面不脸面,自尊不自尊,只要能挣钱,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时竟把嗓子哭肿哭哑了。这些吹打班一般也就四丶五个人,人员少而精,毎个人都身兼数职,吹拉弹哭,每次历时两天多时。据他们说,如果碰上富裕人家,豪门大户死了老人,亲友多,吊唁的人多,代哭丧的就多,挣钱也多,对付了一次就能每人能分到千儿八百的。一般农村家庭去逝老人,也挣三、五百元。
哭丧,已成为一些农村新的陋习。不知这是社会变化的太快,还是社会的公序良俗在倒置?一切向钱看似乎无所不用其极。有时候为这些农村艺人深感悲哀,有时侯又为他们善于抢抓机遇,委屈求钱而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