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类似711和全家这样的便利店为什么普及率比台湾低得多呢?
特邀作者余小鱼:
台湾便利店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了7-11和全家,而大陆90年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11在2001年进入大陆,全家是2004年。
我不赞同某些人所说,因为大陆小超市很多,导致便利店无法发展的说法。大家印象中的小超市是怎么的?门不大,没有窗子,有窗的也被堆满了商品。货架高,东西放置没有清楚的分类,不好找。店员坐着,大多只负责收银。营业时间跟大超市差不多,有的私人小超市会24小时营业,但比较随意。
便利店呢,窗明几净,有专门的仓库。货架比超市的要低,商品陈列简单明了,使顾客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收银员站立服务,方便介绍和协助拿取物品,24小时营业。
我觉得台湾的便利店比大陆普及率高,有这些原因:
1、增值服务
台湾便利店的增值服务多达几百种,缴费、票务、快递、复印扫描这些都不算什么,甚至还有帮倒垃圾,可以说是从方方面面融入到每个台湾人民的生活中,这些服务还为便利店经营带来丰厚的利润。
而大陆的这些服务,一方面有相关部门严格管控,另一方面许多服务由各大电商包揽,看看支付宝和微信能做多少事。
2、饮食习惯
“食物”在便利店经营中占很大比重,可以看到台湾和大陆在这点上的区别:大陆消费者习惯吃热食,需要大量店员制作以及为顾客取用热食,日常通过餐馆、小摊等解决果腹问题。
而台湾便利店的咖啡和冰淇淋销售量大,热食多采用自助方式取用,店里低温食品和饮料也较多。
3、环境
台湾地域狭小,人口密度高,居民出行购物很大还是依靠步行,会更多考虑便利因素,像便利店这种5至10分钟就可以步行到达的购物场所,正好满足要求。
当初国外便利店进入大陆时,首选国内各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也是这个原因,有生存环境和消费人群。
4、收入
有数据显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城市,便利店就会有成长的空间,在大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富裕程度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沪宁杭和广深,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台湾也能相当。而这些地方的白领也更多、娱乐场所多、生活节奏快、消费观念更超前。
工业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模板,能够快速复制运营。而中国因为地域广阔,风俗人情较为复杂,民族众多,饮食结构较为多样,消费能力市场分级也较为严重,自然使得以靠鲜食,热烘的半成品差异化区隔夫妻老婆店的优势难以发挥。这也是7-11,以及全家只能在沿海发达区域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便利店大行其道之前,曾经是外资大卖场如:家乐福,麦德龙这些巨无霸的天下。而后进入国资传统超市改良中小卖场的时期。那时,曾经有大量的夫妻老婆店被这些巨无霸给挤压得毫无生存空间。同样,也使得这些传统夫妻柜台店升级到了现代超市运营期。随后,因为大卖场虽有价格,但地理位置得便利性使得在普通老百姓过了最初得新鲜期后,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了以日式服务为理念的现代社区便利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城市文化圈的固化影响,7-11,全家这类代表现代城市文化的购买服务越来越同化了千禧年成长的一代。
至少在江浙沪及珠三角和京津翼地区,目前的密度应该不逊色与台湾地区。如果加上本土区域性家庭便利店的密度分布,应该是高于台湾稍低于日本。
毕竟,作为一个经济高速成长的市场,一个城市的包容度就体现在经济消费的层级多元化上。这一点,当今中国的消费分级应该是全世界最为丰富复杂的市场之一吧。(刨除宗教及人种的复杂多元来看)
大陆也随处可见各种大大小小的超市啊,不要说小县城,就是乡村也能见到小超市啊,还要怎么普及?
这种乡镇规模的便利店,大陆哪个犄角旮旯不见个十个八个的?
此外,大陆人口众多,小便利店只能挣个小钱,一般老板更喜欢开大超市。就是那种几层楼的的大型超市,这样才能更大规模的聚敛人气,挣更大的利润。
这种大超市才更容易聚敛人气
最后,还是大陆现在的网购太厉害了,网上购物方便,而且省略了很多进货成本,价格便宜,所以传统的便利店恐怕很难竞争过网店。
网店比传统经济更有优势。
至于711这样的店,店面不算大、东西又没有什么特色,价格还不实惠,怎么可能普及地开!
711这样的店恐和普通的超市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在大陆要想开便利店,要么直接开网店;要么在比较偏僻的,网购不怎么发达的地区开店;要么开超级大市场,以规模取胜。否则开不下去的。
在中国大陆,外资品牌连锁便利店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夫妻老婆店!
外资品牌便利店对面积,装修,设备投入都很高,一个店的投资超过五十万。
外资品牌便利店24小时经营,照明空调都要打开,单店人员最少五个人。
所以,即使日均营业额达到5000元,都很难盈利。
但夫妻老婆店往往每天做一两千元也可以生存,为什么?投资成本低,租金低,没有人工成本,也就一两个人不用开工资。
两夫妻凑点钱把店开出来,有些还住在店里,只要每天收入大于进货成本,再把房租和水电费交了,就能够长期撑下去。
所以说,外资便利店无法快速扩张的原因是无所不在的夫妻老婆店,一点一点就把本来很大的市场蚕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