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吉利“争宠”戴姆勒,是上演了上汽南汽抢罗孚一幕吗?你怎么看?
【导语:一则路透社的报道在国内汽车界炸开了锅。该社引述两位消息人士指,北汽集团已启动一项计划,计划将其在德国戴姆勒的持股比例提高一倍至10%左右,假如此举成功,北汽将超过目前持股9.69%的吉利,成为这家德国汽车企业的大股东,并在董事会内赢得一个董事会席位,胜过吉利一头。两家中国公司抢着送钱和戴姆勒联姻,让人想起十多年前上汽南汽争抢罗孚一幕好似重现,戴姆勒真的值得中国车企排着队去抢吗?】
撰文|张大川/编辑|钱 蕾
最新的消息人显示,汇丰负责协助北汽进行这项投资。戴姆勒的回应也相当外交辞令,称尚未收到任何有关北汽增持其股份的通知。不过,有二家中国公司先后提着钱来和亲,戴姆勒自然美滋滋的。
北汽、吉利筹码不对等
相比于之前吉利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此次北汽超过吉利,夺取董事会头把交椅,估计难以再引起国内消费者的关注。毕竟吉利在国人心目中,应当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去一争高下的自主品牌,而北汽更多的应该只是确保自己在这场三角恋中不至于被快速边缘化,特别是在北奔未来可能的股权争斗中,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吉利入股戴姆勒后,戴姆勒与吉利成立了移动出行公司,同时也获得了smart品牌50%的控股权,此外两家公司还联合参与了德国电动飞行出租车研发公司Volocopter的C轮融资。而吉利的野心估计远远不止这些,能够和戴姆勒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在“四化”领域和这个全球最知名的豪华品牌达成战略上的合作,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才是一个品牌上最大上的背书。
在入股戴姆勒之前,吉利已经手握恢复元气的豪华品牌沃尔沃,同时还入股了沃尔沃卡车、宝腾、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等,全球版图初具规模;在国内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品质上,都已经有了不输韩系、法系这些二线合资品牌的口碑,而在刚刚过去的11月,在销量上更是超过了上汽通用1万多台,让各方为之侧目。如果上汽通用不能推出几款爆款车型,明年被吉利夺走探花的位置不是不可能。
反观北汽,其战略地位与今日之吉利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北汽的主要利润来源集中在北奔一家合资公司,北京现代已经全无当日之勇,即使产品力能够得到恢复,但品牌力上已经完全不如吉利、长城一众在国内风头正盛的自主品牌了。而北汽自主品牌,目前全靠北汽新能源苦苦支撑,基于萨博的绅宝已经难觅踪迹。国内新能源汽车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已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红海市场。所以当前对于北汽来说,其无论如何都无法失去戴姆勒这个靠山,尤其是当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合资车企股比限制,北奔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对北汽集团形成致命的打击。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不仅可以从战略上对于吉利在戴姆勒董事会的影响力进行牵制,而且也可以确保自身在北奔上的利益得到保证。
上汽南汽争抢罗孚一幕似再现?
如今北汽和吉利轮流成为戴姆勒大股东的做法,其实和之前上汽、南汽抢购罗孚颇有几分相似。2004年12月罗孚破产前,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知识产权。2005年7月23日罗孚破产后,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在这场英伦决战中,上汽和南汽最终相互抬价,由上汽购买了整车平台和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而南汽购得MG品牌和生产线。2007年12月26日,在高层的协调下,最终上汽将南汽全盘收购,被南汽高价购得的MG品牌和生产线最终又落入上汽的麾下。从整个过程来看,毫无疑问,外方得益最大,而国内的资源其实被浪费了不少,让人颇感可惜。眼下,国人最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北汽和吉利沦为戴姆勒手中的棋子,让其坐享渔翁之利。
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不仅需要钱,更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
当前戴姆勒的股价正处在一个地位上,从财务角度看,北汽现在入股戴姆勒的价格相比于吉利买入时要划算不少。假如目前释放出来的消息属实,此次股权交易北汽集团付出了25亿欧元的代价,收购价为47欧元/股,远低于之前吉利收购戴姆勒时70欧元/股的价格。但如果将投资戴姆勒只是作为一次简单的 额股票买卖炒作的话,那放眼全球,有太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更好的公司值得北汽入股,汽车行业作为一个夕阳产业,并不值得进行战略投资。所以入股戴姆勒,对于北汽来说,未来肯定是希望深化两者的合作,而不是简简单单做一个财务投资者。通过更多的合作,来为北汽发展自主品牌,走向全球进行助力。而一旦真正成为了戴姆勒的大股东,北汽也应该像吉利一样,拿出一个全方位合作的方案,寻求最大的协同效应。
点评:
北汽是否增持戴姆勒,其实是北汽自己的行为,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无可指责。但是对于北汽来说,其所投资的都是国有资产,而且每年都还拿着大量的低息贷款以及政府补贴。与吉利在戴姆勒董事会中的争斗意义有限。真正能够为自己在与北汽合作中获得筹码的是自己研发甚至是整个体系能力的突破,正如同吉利可以和戴姆勒以50:50来合资运营smart一样。设想在没有更大利益的驱使下,谁是戴姆勒的高层,都不会坐视北奔的利益被北汽白白分走一半,效仿华晨宝马的先例完全可行。所以与其将那么多的资源投入到二级市场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北汽集团还不如想一下,如何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多研发几款新车上。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北汽增持戴勒姆引起轩然大波,北汽吉利比亚迪三家中企谁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首选说明上汽南汽与罗浮MG的历史并不具备参考对比价值,罗浮MG是在破产边缘的状态下被抛售,而戴勒姆奔驰汽车集团仍然是体量巨大的国际知名车企;上汽与南汽是期望借助罗浮的品牌影响力与部分生产线储备与升级,而北汽吉利与比亚迪只是从戴勒姆各取所需而已,首先分析北奔的增持案。
援引路透社:北汽集团计划增持戴姆勒5%的股份,加入已经持有的5%股份已经超越吉利汽车持有的9.69%,成为戴勒姆最大单一股东。
这一信息曝出后的网评一致性非常高:北汽集团是为捍卫自己在戴勒姆奔驰集团的地位,意图压制吉利汽车或比亚迪汽车与奔驰的暧昧关系。然而这种评价缺少对行业发展与品牌规划的分析能力,三家中企与戴勒姆的合作方向与意图完全不同,北奔的增持只是为了固定合资关系并且实现收益的增长。
北汽集团旗下的品牌包括北京汽车、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福建奔驰以及诸多自主品牌,在这些品牌中北汽旗下的自主品牌悉数成为边缘品牌,销量之低迷令人咂舌;原因无外乎是缺少技术储备,且品控水平相当的一般,在其他国产车企实现技术的快速升级阶段,北汽国产车已经被无情的淘汰了。
而现代汽车集团的技术水平同样平平,且车辆存在的严重简配行为导致了品牌形象与集团形象持续走低。加之近几年的现代汽车因内燃机与变速箱通病而频频召回,现代汽车再也没有曾经的辉煌了;北京现代自然也无法成为北汽集团的发展重心,现代汽车的亏损直接影响力北汽集团的战略规划。
福建奔驰在被北汽掌控后虽然能带来一定程度增益,然而福奔的合资车型毕竟只有MPV一种,面对的消费市场高度垂直且用户基数并不大,且面对的竞品又过于强大,所以福奔对于北汽而言也不是命脉。那么在自主以其他合资品牌悉数边缘化的状态下,北汽集团只有借助增持戴姆勒奔驰稳定并促进企业的正向发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北京汽车的净利润超44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北京奔驰,自此不再难理解北汽集团增持的原因,用四个字总结:为了生存。
吉利与奔驰
吉利汽车与奔驰集团的合资一度被视为打压北汽,然而这是对合资案的不完全解读才会有的想法。吉利奔驰的合资仅限于Smart品牌的50%股权,虽然持股9.69%但并不像吉利与沃尔沃的关系,梅奔主品牌的车辆并无合资生产规划。
吉利与奔驰的合资主要针对Smart微型车的电动化,以及国内与海外市场成立的共享出行服务;吉利汽车意欲借助Smart的品牌影响力提升集团形象,奔驰只是因为Smart连年亏损数十亿而需求找个下家,两家车企的合资只是各取所需而已,至于持股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分成?作为戴勒姆第三大股东的科威特投资局不也没有什么动作嘛。
奔驰与比亚迪
戴勒姆奔驰与北汽和吉利汽车和合资模式与比亚迪不同,比亚迪与奔驰是两方以50:50的比例合资成立腾势汽车,这一合作是戴姆勒在国内最特殊的合资案例。因为比亚迪并不持股戴勒姆,同时也没有借助奔驰的主品牌或子品牌影响力,那么这种合作到底能为双方带来什么呢?
对于比亚迪而言获取的是整车制造技术的支持,包括底盘调校、平台化制造以及品控团队的升级,这是比亚迪迫切需求的帮助。对比戴姆勒奔驰而言则是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其电池电驱电控以及电子配套技术水平已经实现了全球领先;不过还有一个重点值得思考,那就是比亚迪的光伏计划,指利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转型能源企业,这点应该是戴勒姆以这种看似不对等的方式合资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出现戴勒姆的光伏能源电站(海外),而比亚迪在光伏领域也早已实现出口。
总结:戴勒姆奔驰在国内的三家合资企业,北汽集团有些令人难为情,吉利汽车是有实力的,比亚迪汽车是唯一在技术层面能体现价值的合资车企。三方不存在对戴勒姆的“宫斗”,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应没有争议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