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拒服兵役处理要这么严格?
一、触犯我国法律法规,此类行为不可饶恕
在我国的《兵役法》、《民法》中均有明确规定,参军入伍是我国每一个公民的光荣的责任和义务,而在部队里拒服兵役,它本身已经触犯了法律,法律法规是我们社会之中的底线,如果连底线都敢触碰,那么则必定会迎来严厉的惩罚。当兵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若将它作为一种负担,去逃兵役,去拒服兵役,那么只能反映出一个人思想觉悟的低下。此类拒服兵役的行为实际上与战场上临阵脱逃已经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它们都是因为懦弱、怕苦、怕难而导致的,因此对此类行为我们不可饶恕,也不应饶恕。
二、此行为涉及严重失信,此类惩罚是合适的
该男子的拒服兵役行为,其实也已经涉及到了严重失信,因为参军入伍是要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选择了参军,那么实际上也与相关部门签订了相关的合约,并且也享受到了相关部门所给予的优厚待遇,如是在金钱上的奖励,或者说是荣誉上的授予等等。但是如果在签订合约之后,却选择毁约,那么收回此前所给予的奖励,并且给予他一定的惩罚,也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在社会中如果一个人严重失信了,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在部队中严重失信,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三、给予严厉的惩罚以敬后效
部队是一个有纪律的地方,因此纪律在部队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试想一下,如果部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像该男子一样,因为不适应就选择去拒服兵役,那么部队生活就毫无纪律可言,而给予他严厉的惩罚,能够让后继者知道拒服兵役的后果,也有利于部队纪律的维持与合理运转。
为什么拒服兵役要向社会通报?
拒服兵役是一种严重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向社会通报拒服兵役的行为,具有以下作用:
1. 提高公众意识:通报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拒服兵役的严重性,提高对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认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2. 形成舆论压力:通报会让拒服兵役者面临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其履行兵役义务,同时也警示他人不要效仿。
3. 维护法律权威:通报是一种公开的法律惩罚措施,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震慑潜在违法者。
4. 促进社会诚信建设:通报拒服兵役行为有助于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5. 确保兵役制度的实施:通过通报拒服兵役行为,有助于督促公民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确保兵役制度的顺利实施。
总之,向社会通报拒服兵役行为,有助于加强国防教育,维护法律权威,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确保兵役制度的实施。
警示!潍坊一小伙因逃避服兵役遭多部门联合惩戒, 你怎么看?
服兵役是每个成年公民的义务,和平年代,居安思危,踊跃应征入伍。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逃避服兵役,对于中国的任何应征公民而言那是违法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被官府发现后,会有怎样的处罚?
花木兰替父从军一直被人们歌颂。她女扮男装从戎,既报了国还又报了恩。后来花木兰立了不少战功,从战场上凯旋还面见了天子。天子许给花木兰高官厚禄,而花木兰却只求一匹千里马还故乡。
那么当初花木兰替父从军被官府发现后会受到惩罚吗?如果我们从花木兰父亲的角度来看,拒服兵役在古代可是重罪,如果官府追查下来,花父即使不被杀头也要被判重刑。而花木兰冒名顶替他人自然也会受到惩罚。
不过我们先不要急着给花父定罪,因为在古代关于兵役有不同的制度。在不同的制度之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自然定性也就不同。
《木兰诗》记载: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由此可知花木兰是从军帖上看见父亲被征选为兵的。所谓的军帖就是征兵告示,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花木兰所在的国家是实行征兵制的。征兵制征来的都是义务兵,实行征兵制的国家男子成年之后都有义务给国家服兵役。那么在古代被征为兵就一定要去服兵役吗?真实的情况并不如此。如西汉时就实行征兵制,但当时贵族、富商通过买官或者花钱雇服兵役等方式“逃脱兵”役。所以征兵制下的兵役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而且也容易被钻空子。
富裕的人被征为兵,如果不想服兵役可以给穷人支付一定的报酬让其代服兵役。也就是说被征召为兵的人并不一定被强制抓走当兵。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即使被官府发现,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
相对于征兵制来说军户制就显得十分苛刻了。所谓的军户制就是国家为了保证充足的兵源将一些百姓编入军户。被编入军护的百姓专门承担兵役,而且不能擅自冒充民户。一旦打仗,军户百姓是“优先”被征为兵的,如果有人当逃兵或者请人冒名顶替从军都会被判重刑。如果花木兰的家属于兵户,那么她替父从军是犯下了重罪必然会受到官府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