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黄金的文物你见过吗?
我见过的纯金文物,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照片如下:
一,“滇王之印”金印,此印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4字。此金印出土,证实了云南地区的古滇国重归西汉王朝版图的史实。
“汉归义賨cóng 邑侯”金印 ,此印方形,驼纽,高2.5厘米,边长2.3厘米。汉篆阴文。为东汉朝廷颁赐给賨人(巴人)首领的印信。
二,狼噬牛纹金牌饰(图左)、嵌宝石金牌饰(图右),1972年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登出土,战国时期文物。
狼噬牛纹金牌饰用黄金制成,牌面上压制出四狼噬牛的纹样,整个画面充满紧张、野性的氛围,而对称布局的画面又带有中原艺术风格,金牌饰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三,金步摇,步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帽饰,佩戴者行走时一步一摇,故称“步摇”,这两件步是北方游牧民族典型的装饰品。1981年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北朝器物。
纯金文物,没见到的稀世之宝:
1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武曌金简,黄金纯度在96%以上,应该是武则天在嵩山封禅祭天所用之物。
2,明末张献忠“西王赏功”金币,传世第一枚在光绪年间被融化,第二枚现存上海博物馆,为稀世孤品。
一个充满诡异的黄金面罩。它的出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盗墓者经历了九死一生 ,突破了重重墓室的机关,才来到棺椁旁。
本来就心惊胆战,仗着胆打开棺材,进入到棺材里。突然,却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声,使盗墓者受惊停下了动作。
好在,是枪走火。一场虚惊,他暗舒一口凉气,用手掀开了死者的被子。
被子下都是金银珠宝 ,在手电筒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飞快的取出来这些珠宝。最后,他把目光停在死者的脸上。
那里有一个金黄的面罩,纯黄金的。一直都有传言说死者是开了天眼,不知道是也不是?
压抑着心跳,盗墓者用颤抖的手掀开面罩,果然见死者头骨上有一个眼 ,天眼!
他拿起面罩,飞快的撤出了墓室。
多年以后,一对年轻人在外国的博物馆里看到了这个黄金面罩。旁边分明的标注着产地:中国。
纯黄金面罩怎么到的外国,故事很曲折。您可以抽空看看这个电视剧《国宝档案之靓天宝匣》。挺好看的。
至于题主说的黄金文物,我只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没有亲眼看到。
我国黄金文物很多,最著名的有商周太阳鸟金饰,它的工艺在那个年代是很罕见的。
还有如意纹金盘,是元朝的,保存的很完好,做工精细,价值连城。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宝贝,是人类历史宝贵的遗产,我们都要珍惜。
如果有缘一定亲眼目睹一下它们的芳容。
说起纯黄金文物,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唐代的“黄金碗”和“小金龙”。这两件文物都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号称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全国第二大博物馆(若轮馆藏文物的价值,也是名副其实)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这一点足够陕西人骄傲的。
“黄金碗”全称“鸳鸯莲瓣纹金碗”,据说当时出土时有两件,我们看热闹的只觉得造型饱满庄重,做工精细,纹饰精美绝伦,富丽堂皇,有浓厚的波斯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的工艺和审美,符合大唐包容、极致的大国气质。睹物思史,这也许就是文物的价值之一。这两件金碗都是国宝级的文物,也是陕历博的镇馆珍宝之一。
既然是国宝级的文物,附上相关数据:两件金碗都是纯金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遥想一千多年前,手工捶揲制作,尺寸相差微乎其微,实属不易,而且如此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小金龙”全称为“唐赤金走龙”,只有2.1-2.7厘米高,4.1-4.3厘米长,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舒展。出土时共12条,均为行走状,长吻细颈,头顶双角,尾带回勾,12条小龙身姿步态各不相同,各具神态。
小龙都是手工制作,据介绍,工匠先用金条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做工精细巧妙,群体组团出行,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据专家学者分析,认为这些小金龙是古时道教投龙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黄金碗和小金龙都是出土于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多年前,我曾租居在何家村一带,也因此对这两件文物印象深刻。
知识链接——投龙仪式
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