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海边摸的白蛤蜊能吃吗?
能吃,挖的时候最好拿网兜在海水里多涮几下,去掉泥沙,回家后在盆里放点盐多涮几次,然后静置,把死了的挑出来,死的哈喇沙子吐不出来,然后做个辣炒花蛤,或者做个哈喇面疙瘩汤,都是本地饭店最受欢迎的菜,挖蛤蜊最好早上去,人少而且哈喇更新鲜。
下雨可以赶海捡贝壳吗?
可以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中国著名的有象山赶海。赶海一般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的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这些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而这大潮汛就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两天为最好。
蛤蜊在海边还是在海里?
蛤蜊在海边。
海边蛤蜊本来就是生长在海边沙滩里的贝壳类动物,不是随海潮推上来的。
蛤蜊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文蛤,花蛤,毛蛤等,这些贝类平时就生长在海边的泥沙中,每当退潮的时候,它们就会从泥沙里爬出来觅食,这时赶海的人见了就会把它们拾起来,也有的藏在泥沙里不出来的,需要动手掏出来。
从海里刚捡的蛤蜊怎么吃?
从海里挖回来的蛤蜊比较脏,得拿回家之后先用海水养一天,第2天把它们一个一个的刷洗干净,再用淡盐水养着,水里放几滴香油,让它们吐沙子。至于吃法,由于挖到的蛤蜊比较多,足足有3斤多重,于是我根据它的大小来个一菜两吃,小的做滚汤,大的蛤蜊爆炒,两种口味做法都非常简单,味道都特别好!
1、洗净,装盆,放清水浸泡,再加少许盐,使之吐出肚子里的泥沙。
2、凉水上锅,放入蛤蜊,大火烧开,蛤蜊都张口了。关火。
3、捞出,剥壳儿取肉。
4、蛤蜊肉做菜吃,包馅儿吃,都挺好的。
1、材料:蛤蜊一斤,蒜头4瓣,朝天椒半条,姜数片,葱二枝。
2、蛤蜊买回来后先泡水。
3、蒜头,朝天椒,葱切末,姜切成丝。
4、将蒜末葱末姜丝及朝天椒末下油锅爆香。
5、倒入蛤蜊稍微翻炒一下。
6、等蛤蜊熟了以后,倒入一匙香菇素蚝油,翻炒上色,即完成。
海边生活的人分享下真正的赶海体验吧,实名羡慕啊?
你好这位朋友!首先对你的提问纠结啊~🤔赶海二字对于出生在海边的人太熟悉了,而对于生长在内陆的人来说就太陌生了。
哥们你很可能吃过海鲜,看来你是没吃过自己挖的海鲜,不过我很幸运,虽然我不是生活在海边,但是我吃过自己挖的海鲜。
早在1989年的时候为了了解赶海寻宝,我到大连拜访过头条好友张大哥(大掌柜),当时我是拿着相机去海边漫步的,寻找赶海人的到来。
夕阳下,当地人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凃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捡海螺、抓螃蟹、小虾、蛤蜊等,这一切在海边生活的人称之为:赶海寻宝!
当我走到一个大石旁发现了张大哥、还有许多赶海的人,他们熟练地用小刀不断在岩石上、在水里采集海产品,一会功夫就将咬在嘴上的塑料袋装得满满的,几个在海边玩耍的小朋友也对赶海有兴趣,追逐着赶海人的步伐,从这个大石上跳到那个大石上。
人生就是这样 、当你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当改变你的生活环境,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赶海对有的人是自然,对有的人是新鲜,因此,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是完美的。
然后我跟张大哥一番热情交谈,张哥介绍说;“曾经,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赶海,是海边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海货(海产品)是大海赐予他们的食物,而现在,赶海,在海边人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只不过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足的今天,已经从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改成了游乐的方式,甚至成为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方式。”
张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赶海,顾名思义,就是在海边捡拾涨潮时,被冲到岸边的小海货。由于大连的海边是礁石多,在涨潮的时候很多的贝类:蚬子、小波罗、海蛎子、海菜等会被礁石阻挡住,而不能随着退潮的海水返回大海。
这时候人们就会到海边用工具扒开礁石,捡拾这些东西。不同的时间海水冲上来的东西也不同。在冬季的时候大连海边主要是海蛎子、海菜等。
海蛎子在很多的地方也叫牡蛎,大连的海里盛产海蛎子,就连大连人的口音也被称为:“海蛎子”味,海蛎子生长在海边的礁石上,需要用一种小的带锋利刀刃的锤子把壳子砸开,然后把肉取出来。很多的本土大连人也有生吃海蛎子的习惯。
好啦,以上唠嗑不少,希望你能满意。欢迎大家点评,您赶过海吗?
我在海边长大,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去赶海,很怀念以前的赶海,那是在三十年前左右了,那时不管是大潮还是小潮都有地方抓青蟹,一次都能抓几十只,大潮更不用说,螃蟹石九公很多,偶尔还能遇到虎鱼,还有大章鱼,鳗鱼,魟鱼,那时真的收获丰富,现在赶海想都不敢想,只有退大朝的时候螃蟹抓点,偶尔会抓个几十只,这还是我从小的赶海经验,对周边的海域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一个月大潮也就那几天,小潮水就不用去了,只能敲敲海蛎了,现在捡螺都没几个,要想收获多得去无人岛去捡,我现在拍视频赶海捕鱼都是真实的,分享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希望对海不了解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