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的原理?
鲸坠,顾名思义就是鲸沉,意思是鲸在生命结束后自然沉入海底。因为鲸鱼一般体型较大,它们的尸体沉入海底后会为其他深海动物提供食物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尸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整个鲸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鲸体沉到海底后一年左右。今年,首先,活跃在深海的食肉动物品尝了鲸鱼的遗骸,比如鲨鱼和盲鳗。第一批食肉动物每天会吃50公斤左右的鲸鱼肉,所以鲸鱼身上的肉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基本吃完,剩下的就是骨骼和一些困难的组织。鲸鱼沉入海底后的一两年内,隐藏在深海海底的甲壳类、多毛类等微小生物将第二次对鲸鱼遗骸进行处理。它们主要解决鲸鱼的残余营养,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硫化氢。这种化合物将有利于第三阶段的发展。
第三阶段,以一些喜硫细菌为主,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只能通过硫化获得能量。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建立一个独特的食物网,这个食物网会继续为以后的生活提供食物支持。有些鲸鱼死亡后,身体并没有沉入大海,而是随着水流漂向沿海地区,所以渔民经常在海岸线上看到鲸鱼的尸体!而且鲸鱼会在何时何地死亡,人类完全不知道。所以,虽然科学家推测海里应该有很多鲸鱼,但是人类发现的鲸鱼数量很少!
死鲸尸体吸引了许多生物来进食,其中大多数是小生物,比如我们常见的甲壳类动物和多毛类动物,它们以鲸鱼尸体中的肉为食。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厌氧菌和微生物可以咀嚼消化鲸鱼骨骼,然后产生硫化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硫化。对人类来说,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但在深海,硫化氢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许多深海细菌和微生物以硫化氢为食,以硫化氢为能源,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生物链。
鲸落(Whale Fall)指掉入洋盆或深渊的鲸的尸体,因为鲸类等动物巨大的身躯无法快速被食腐生物分解殆尽,而会落入海底。
尸体落入海底的过程可以长达数月至数年,会为食物链的各类型消费者,包括深海鱼类、甲壳类、多毛类、还有各种细小的生物提供食物,一座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鲸落,珊瑚礁还有什么是海洋生命绿洲?
有啊,海底“黑烟囱”呀!
图注:海底“黑烟囱”
何为海底“黑烟囱”?
这样的“烟囱”被称为深海热液喷口,它们是深藏海底的热泉,近似于陆地上的天然温泉。当海水沿海底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再集中向上流动并喷发,就形成了“烟囱”一样的深海热液喷口。
就像人类工厂的烟囱一样,海底的“烟囱”也会冒出不同颜色的“烟”。根据海底热液温度及喷出的矿物成分的不同,一般将海底热液烟囱划分为黑烟囱、白烟囱和低温喷口。
海底“黑烟囱”,通常位于大洋中脊这样热液活动的区域,在300-400℃海水温度下形成。在地形上表现为柱状圆丘,喷出的黑烟富含高浓度的硫化物。
图注:海底“黑烟囱”
科学家发现,黑烟囱形成后,可以在海底存在几千年至几万年。随着热液活动的减弱和停止,海底黑烟囱也将逐渐发生溶解和坍塌,甚至完全消失。许多古老的“黑烟囱”分布有限、标志不明显,因而十分难被发现,至今在深海发现的古热液区数量也及其有限。
黑烟囱竟然是海底“生命绿洲”
黑烟囱的神秘之处在于在这个没有阳光照射、了无生机的深海中,黑烟囱海底创造出一个神秘的“生命绿洲”。这里的“居民”依靠黑烟囱等海底热液口释放的地热和物质而生活,称为“黑暗生物圈”。
在黑烟囱的喷发口中,有大量的气体、金属离子喷出。这种环境为周围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能量。热液群落中的其它动物可以依靠这些微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作为其食物来源。以热液群落中的盲虾为例,它们身上有若干嗜硫细菌。作为热液生态系统的源头,这些嗜硫细菌把剧毒硫化物转化为能量,寄生在盲虾身上。盲虾取食身体表面的细菌,数量较少的热液鱼则以盲虾等为食。
图注:盲虾
尽管黑烟囱活动区的温度极高,四周却存活着蠕虫、蛤类、贻贝类、蟹类、水母、藤壶等生物群落。可以说,生机盎然的黑烟囱成为了解地球上生物群落的一扇新窗口。据统计,科学家在海底热液区新发现的物种已达10个门、500多个种属,大部分为热液环境所独有。
图注:海底“黑烟囱”周围生物
深海热液口极端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深海热液口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在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成为未来宝贵的生物基因和医药资源,而硫氧化菌“吃”硫的特性,已经被应用在治理石油污染等环保领域。这些都远远超过了黑烟囱的地质矿产价值。除此以外,黑烟囱也为生命起源的探索增加了新的认识。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至少在37.7亿年前,远古时代的深海热液喷口及其周围就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证据,这可能代表着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为揭开生命的起源,也有了重要的参考。
古生物我是专业的,讲故事我是认真,关注我,了解更多有趣古生物!
这个问题应该是想问海洋生态系统吧?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鲸落是将海上层的能量带到物质匮乏的海洋底部,成为深水区域海洋生态系统。
珊瑚礁具有适应各门类生物生长的极好自然条件,另外珊瑚对水质比较敏感,珊瑚礁上的共生虫黄藻也是有效的初级生产者,为食物链提供的底层能量。总之由于各种有利条件,使得珊瑚礁成为热带海洋生物的大都会。珊瑚礁里的生物极其复杂丰富,构成一个多样性极高的顶级生物群落。
除了鲸落和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还有红树林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海藻场生态系统。
这些系统除了鲸落,其他的生态系统种类在广东大亚湾海域都有分布。当然这些生态系统都被列入广东大亚湾省级自然保护区里面。
还有“鲨掉”,类似鲸鱼,鲨鱼死后遗骸也会逐渐坠落深海,也能供给生物繁衍。不过不管是鲸落还是鲨掉,大概都不能算生命绿洲,它们只能支撑规模较小的生物群落。
珊瑚礁是珊瑚虫死后钙化形成的,而珊瑚长年累月地繁衍,能形成很多规模庞大的珊瑚礁,其中一些因为海底地形的变化而露出水面形成岛屿。而珊瑚礁的这种特点使得珊瑚礁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体量巨大的珊瑚虫聚在一起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吸引来藻类植物寄居在珊瑚礁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吸引来很多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小型动物,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生物种类的繁多也引来更大型的动物在珊瑚礁周围活动,因此一片珊瑚礁就能维持一个较大规模的生态系统。
而鲸落只不过是一头鲸鱼死后的残骸,由于肉什么的在上层海水中就被大量啃食,鲸鱼遗骸沉入深海后有机物含量比较低,一般只能供给生物群落50年左右,并且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生物群落,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远达不到珊瑚礁的级别,按规模算大概也称不上生命绿洲,就像沙漠里长两根草,基本没啥用。
其实最大的生命绿洲就分布在海水表面,因为阳光充足、海洋面积宽广,浅层海水中有非常多的浮游动植物,几乎撑起了整个地球海洋生态,对陆地生态的贡献也十分庞大,据估计大气中的氧气大约70%来自于海洋浮游植物。而海底也有两大生命绿洲,海底热泉和海底冷泉。
海底冷泉是海水低温区域中,一些天然的有机物比如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产生的一些流体组分在海底表面的溢出,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能成为古细菌和化能自养菌的栖息环境,而以化能自养菌也能支撑起较大规模的生物群落;
类似地海底热泉也相似,热泉是海水从地质裂缝灌入海底深处,由于更接近地球中心温度很高,水又被加热成超临界状态送回海洋,同时也携带着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也能成为化能自养菌的栖息地,海底热泉在板块碰撞区域十分普遍,也能维持较大规模的生物群,很多鱼虾蟹就靠着海底热泉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