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夫人现存何处?
辛追夫人自1972年出土后,便一直存放于湖南省博物馆。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近达三个月的挖掘,墓坑中一副巨大的棺椁终于显现出来,随着外层木椁的办盖被掀开,木椁中央的木棺则显现出来,木棺四周摆放着大量的随葬品的边箱,其中有漆器、竹简、陶器、木佣等。随着墓葬的发掘,墓主人的身份得到证实,她就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
1972年夏,周恩来总理在湖南上送的请示报告上迅速批示,对女尸进行解剖。1972年12月14日上午8时,在湖南省博物馆二楼靠东南的一个展厅(今历史馆)里解剖。经解剖发现,其内脏保存完好,胶原纤维和刚去世时相似,细如发丝的肺部迷走神经可数。
另外辛追夫人血管裹有凝固的血块,血型为A型。按病理检查,辛追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病;在直肠和肝脏内发现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在其食管、肠胃内有138粒半甜瓜子,可知死于瓜熟季节。按病理推断,可能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去世时年50岁。
辛追墓坑面积?
1972年,一次偶然工地施工,揭开长沙马王堆汉墓神秘面纱。马王堆汉墓墓坑口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米,墓坑深达16米。
辛追主棺椁用料考究,技艺精湛,共分为4层。第1层和第2层属“外棺”,第3层和第4层,则是严丝合缝的“内棺”。
棺木上绘有飞禽、猛兽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怪兽图案姿态万千、描绘逼真。
历史上真的有辛追这个人么?
历史上震的有这个人的说。汉墓两千年女尸--辛追 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的西汉长沙国丞相利仓夫人辛追遗体,于1972年从墓葬中出土,发掘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指、趾纹路清晰,肌肉有弹性,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历史悠久的湿尸。现在,辛追夫人遗尸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在模仿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的大型棺椁里。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女尸皮肤、肌肉组织、肝组织大部分结构与30年前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尤其是女尸的骨结构基本正常,30年前注入血管的造影剂依然清晰可见,古尸体的外形、肤色无明显变化,皮肤仍具有弹性。单独保存的器官无细菌生长,也没有分离出霉菌。 据史料记载,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时年约50岁。1972年,辛追尸体从墓葬中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
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新浪上有这个专题:
当然存在。辛追(前217年-前168年),出生地: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生于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享年50岁。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
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奶奶,千年尸身不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真正不腐的原因是墓坑椁室形成了有利的自然防腐条件,或者说是一种巧合。和棺液并没有关系,当然也离不开辛追夫人下葬时墓葬的豪华规格,正因为她的豪华下葬规格,才造就了千年不腐的有利条件。
首先辛追墓坑呈漏斗形,上宽下窄,非常深。然后墓坑坑底有非常厚实的椁箱,几近帝王葬式“黄肠题凑”的规格和框架结构。
椁箱主要用来保护中间的棺和椁,还能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例如盗墓贼打横穿盗洞,当打到椁箱时,就会被厚厚的木椁板挡住,任凭盗墓贼使出浑身力气,也很难将椁箱劈开。
椁箱内有“回廊”,四周的空格均可用来填放各种陪葬品,中间那块才是主室,用来放辛追夫人的棺椁。要看清各位,是棺椁,即棺加椁,椁就是盛放棺材的“棺材”。
上图朱漆彩绘棺用来盛放辛追夫人的尸体。
这具叫内椁,用来盛放上图装殓辛追夫人的棺材。
这具叫外椁,用来盛放上图的内椁。也就是说辛追夫人总共有三具“棺材”,最小的棺材盛放尸体,一层套一层。最后放在木框结构的椁箱里,椁箱周边缝隙填满了木炭,用来除湿吸潮,椁箱外有生石灰,用来防虫防蛀,主棺内记得好像还有朱砂,朱砂可以用来短时间内防腐。最后填土,将棺椁、椁箱、坑底这套设备一并填土掩埋,在经过层层夯实,一座地下深埋坚固无比的墓穴就这样形成了。
1972年某月的一天,某部队医院在马王堆土坡上开挖防空洞,当挖到一定深度时,突然从钻孔里冒出一股气体,马王堆汉墓就这样被人们发现了。
正因为这座墓的密封性极高,地下椁室经过两千多年与世隔绝,不仅隔绝了自然界空气,也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当解放军挖穿椁室时才喷出了一股强大的气流。(这股气流我不知如何解释)加上椁箱内的无氧、类似“真空”的环境,使得一切有机物质,包括辛追夫人的遗体及大部分随葬品,都幸运的保存下来。或许仍有网友不明白。通常无氧环境下腐蚀性细菌不会存活和滋生,许多有机物质的腐败正是受到腐蚀性细菌的侵蚀,那么氧气没了,腐蚀性细菌也没了,一切也就定格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