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吃什么?
鲎吃小型浮游生物、软体动物和藻类等海洋生物
因为鲎是一种深海食肉性无脊椎动物,主要在深海底部进行活动
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鲎进化出了一套高效的捕食机制,它借助自身的粘液或触手将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等捕获,因此它食性广泛,可以吃小型浮游生物、软体动物和藻类等海洋生物
鲎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在我国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有一定的渔业资源,人们还可以通过捕捞和养殖的方式来获得鲎肉的嘉肴
中国有哪些属于本国的动物?
首先就是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原本学名叫猫熊,据说是由于阅读顺序搞错了,使猫熊变成了熊猫,为了和小熊猫相区别,就称为大熊猫。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和中南半岛北部,后来环境剧变和其它原因,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萎缩,目前仅存于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其中四川最多,大熊猫成了四川省以及我国的代表性物种。
扬子鳄,古称鼍,俗称猪婆龙和土龙,相传中国龙的形象就源自扬子鳄。现仅存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少数地区。
红腹锦鸡,我国特有鸟类,主要栖息地在甘肃和陕西。因其羽毛绚丽夺目,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凤凰的原型。红腹锦鸡和丹顶鹤是我国两大候选国鸟,虽然丹顶鹤呼声很高,很多人都已经把它当做了国鸟,但是丹顶鹤的拉丁学名太尴尬,不适合做国鸟。红腹锦鸡曾在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作为我国的临时国鸟。
莽山烙铁头,一种大型剧毒蛇,最大可超过17公斤,仅分布于我国湖南广东等地,数量极为稀少。
金丝猴,共有5种,其中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为我国特有,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原本它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2018年升级为独立种,成为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白唇鹿,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
塔里木兔,野外仅生存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地区,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白马鸡,又称雪雉,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云南。
普氏原羚,又称黄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麂,仅存于安徽和浙江,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伊犁鼠兔,仅分布于新疆天山。
还有很多动物名称中带有“中华”二字,实际上并非我国特有物种,比如中华穿山甲、中华鹧鸪、中华花龟、中华草龟、中华鲎、中华白海豚等。
为什么“活化石”上亿年都不再进化了?
题主这个问题不太准确,虽然地球上存在着很多被我们称之为“活化石”的物种,但是这些物种和最初的形态和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是没有发生进化,而是持续在进行着不间断地缓慢进化而已。
在生物学上,科学们针对现存的特殊生物提出一个“活化石”的概念,代表着除了这些物种之外,在当前的地球上,已经找不到和它相类似的种类,而与它相类似的种类,已经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强烈的地质活动、遍及全球的气候灾难等原因发生了灭绝,唯独这些特殊的物种,依靠强大的适应能力存在了下来。
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有很多,举几个例子,比如鸭嘴兽、大熊猫、银杏、珙桐、蟑螂、鹦鹉螺等等。这些物种的存在历史时间都非常长,有的长达上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自身的机体特征均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必须是缓慢的,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突变没有方向性决定的,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基因发生的变异是没有方向性的,当有利于适应环境变化时,这些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个体最终会被保留下来,反之则不能存活逐渐被淘汰,因此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群体试错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基因突变的强度所决定的,那些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规模较大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在某一时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强,但当环境再次发生变化时,就会显得非常被动,适应能力反而会下降。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生物进化要遵循着类似的“中庸之道”,不能毫无方向,也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物种灭绝是早晚的事。
当然,还有一个进化的时间尺度问题。比如,我们人类从南方古猿进化成现代的人类,也走了大约500多万年的历程,那些被称之为“活化石”的生物,其进化时间更长,可能某一方面的性状改变,就得需要几百上千万年,所以在我们人类拥有文明之后的这段短时间内,或者以我们有文字记载的这段时间来对比“活化石”的变化,可能微乎其微,关键是我们能够对比它们变化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