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双”葛菲、顾俊:是冤家也是姐妹,退役后都嫁了好人家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葛菲与顾俊(右)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羽毛球女双金牌
葛菲和顾俊是亚特兰大、悉尼两届奥运会的羽毛球女双金牌得主,打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天下第一双”“东方不败”。
从1996年3月到1999年间,葛菲和顾俊在国际比赛中未输一场,连胜的场数达到惊人的100场。
这样一对女双无敌组合,走下球场两人却鲜有交集。退役后葛菲和顾俊都结婚做妈妈了,她们的人生现状怎样?
01
葛菲197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父亲葛祖生是南通市建筑安装公司的施工科长,母亲王秀英是南通第二纺织机械厂某车间的党委书记。
早年顾俊
葛菲是家里的独生女,小时候身体弱,她6岁的时候父亲送她打羽毛球。
葛祖生和妻子收入都不高,每月加起来也不过60元出头。
夫妇俩除了要给农村的父母寄点钱,剩下的钱全用于培养女儿打羽毛球。葛菲从小就很懂事,哪怕吃一块西瓜,也要将最甜的部分挖给父母吃。
国家羽毛球队原教练蒋永谊这样评价葛菲:她是双打奇才,而且10年一遇。
1987年,12岁的葛菲入选江苏省羽毛球队,成为一名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后来,教练安排葛菲与顾俊配对女双。
早年的葛菲(左)与顾俊
顾俊与葛菲同龄,197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顾俊的父亲顾德元是无锡四方马铁厂厂长,顾俊的母亲黎南珍在工厂上班。
顾俊也是一位很有灵气的女孩,14岁进入江苏省羽毛球队,专攻女子双打。当时顾俊与韩晶娜配合双打,后来与葛菲搭档。
1993年,葛菲与顾俊双双入选国家羽毛球队。当时国家羽毛球队陷入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一金未得,队里将女双作为下一届奥运会的夺金突破口。
葛菲司职前场,她上网快,网前小球出色,防守稳健,分配球合理,能为顾俊创造进攻的机会。
顾俊侧重于后场进攻,她进攻速度快、力量大,防守也很顽强。
田秉毅
葛菲与顾俊是绝佳组合。当时国家羽毛球队主力层共有5对女双,葛菲与顾俊是国家队的头号种子选手。两人的主管教练是世界冠军田秉毅。
1993年,葛菲的父亲不幸因病离世,将她和母亲推入巨大的悲痛中。葛菲将悲痛化作力量,训练更加刻苦。
生活中的葛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顾俊活泼外向,话比较多。因为性格反差大,球场上两人是绝配,但生活中却很少有交集。
除了训练和比赛,葛菲和顾俊平时很少在一起玩,两人也不住一个宿舍,双方也没请过对方吃饭。
女孩子的心思比较细腻,训练中葛菲与顾俊也会有小磕绊。199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前,葛菲找到田秉毅,说顾俊喜欢唠叨,自己接受不了,要求拆对。
02
葛菲
田秉毅给葛菲做工作:顾俊的性格比较直,你别放在心上,她爱唠叨也是想把球打好。你与葛菲是队里的重点队员,方方面面为你们付出了很多,怎么能说拆对就拆对?
随后,田秉毅也给顾俊做工作:葛菲与你性格不一样,以后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紧接着,田秉毅将葛菲和顾俊召集到一起,给她们打了一个比喻:一对优秀的双打选手应该是3条腿,其中各有一条腿捆绑在一起,这样才能配合默契。现在你俩已具备了夺取奥运冠军的实力,一定要珍惜为国争光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
葛菲与顾俊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此后两人再未闹过小别扭,双方有什么想法,都是及时提出来共同交流。
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田秉毅经常请男双队员给葛菲和顾俊做陪练。田秉毅还多次与李永波陪葛菲和顾俊练球。
1996年葛菲顾俊在亚特兰大奥运赛场
1996年7月,亚特兰大奥运会拉开战幕,葛菲和顾俊随中国代表团出征。在羽毛球女双决赛中,葛菲和顾俊与韩国选手吉永雅、张惠玉狭路相逢。
韩国这对选手是世锦赛冠军,当时世界排名第一,对这枚金牌志在必得。然而,比赛一开始,葛菲和顾俊就发起了强大进攻,比赛呈现一边倒。
结果葛菲和顾俊以两个15比5的悬殊比分,将对方斩于马下,夺得奥运会女双金牌。这也是我国第一枚羽毛球奥运金牌。
奥运夺金后,葛菲回到家乡,她将金牌放在父亲的遗像前,含着泪说:爸爸,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现在成了奥运冠军。您在那边安息吧,不要再为家里担心,我会照顾好妈妈,将这个家撑起来。
顾俊载誉回到无锡后,也发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这年,顾俊的父亲担任无锡市第四纺织机械厂厂长,这是一家国营企业,全厂有500多名职工和200多名退休员工。
顾俊
几年来,厂里已亏损了几百万元,工资都不能及时发放。顾德元想去银行贷款,但银行不放贷,他为此焦头烂额。
为了挽救纺织机械厂,顾德元与女儿商量,想拿她的金牌去银行抵押贷款。
顾俊答应了,她将自己的16枚金牌和一个纯金易拉罐,还有6万元美金全部交给了父亲。随后,顾俊又陪着父亲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市分行。
奥运冠军到场,银行非常重视,顺利为纺织机械厂放款100万元。就是这笔钱让纺织机械厂起死回生,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外。
全厂几百名员工对顾俊及其父亲心怀感恩。
03
葛菲与顾俊(左)
葛菲和顾俊奥运夺金后,成了各国选手研究的靶子,她们对葛菲和顾俊进行针对性训练。
然而葛菲和顾俊实力太强大,她们见谁灭谁,排名长年稳居世界第一。
1997年5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葛菲与顾俊夺得女双冠军。
同年8月,在印度尼西亚羽毛球世界杯比赛中,葛菲与顾俊再夺金牌。
在尤伯杯、苏迪曼杯比赛中,葛菲与顾俊也是以第一双打的身份出战。
从1996年3月到1999年间,葛菲与顾俊在世界级比赛中从未输过球,创造了连胜100场的神话。
杨维(左)与黄楠雁在比赛中
然而就在备战悉尼奥运会期间,葛菲与顾俊却输球了。那是1999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羽毛球世锦赛上,葛菲和顾俊输给了队友杨维和黄楠雁。
葛菲和顾俊赢球不是新闻,输球却成了特别大的新闻。两人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急得寝食难安。
回到北京后,教练将葛菲和顾俊约了出来,请她们吃了一顿饭。他们边吃边沟通交流,分析输球的原因。
饭吃完后,葛菲和顾俊的心里都敞亮了。
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打响。出征前夕,全国多家媒体预测我国能在这届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金牌。
葛菲与顾俊在悉尼奥运会上蝉联羽毛球女双金牌
其中,葛菲与顾俊这枚女双金牌被认为是板上钉钉,这给两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时,葛菲和顾俊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成为各国选手冲击的对象。住进奥运村后,两人互相鼓励,互相给对方解压。
结果她们一路杀入决赛,在与队友杨维和黄楠雁的巅峰对决中,葛菲和顾俊笑到了最后,以2比0战胜队友,蝉联奥运金牌。
奥运会结束后,顾俊的父亲所在的第四纺织机械厂,为感谢顾俊当初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在顾德元没有参加会议的情况下,厂里领导一致决定奖励顾俊20万元人民币。
顾俊将这20万元奖金在厂里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为厂里做出贡献的工人和科技人员。
葛菲、孙俊婚礼
2001年,葛菲和顾俊双双退役。葛菲被安排在南京体育学院训练处担任副处长。
2002年5月8日,葛菲与羽毛球世界冠军孙俊在南京举行婚礼。
孙俊与葛菲同龄,197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市,他身高1.74米,在男运动员中属于个子偏矮的。
孙俊羽毛球悟性很高,但身体单薄,属于拉开突击型打法,是一名防守反击型选手。
因为身体条件一般,加上伤病严重,孙俊没有夺得奥运会金牌,最好成绩是1997年羽毛球世界杯男单冠军。
04
孙俊
1997年,葛菲与孙俊确定恋爱关系。这年两人在香港比赛时,孙俊还将葛菲的妈妈和自己的父母请到香港团聚。
葛妈妈与孙家父母性格相投,相处非常愉快。孙家父母喜欢葛菲的稳重,葛妈妈喜欢孙俊的活泼开朗,希望两人将来不要出现什么变故。
葛菲是奥运冠军,容貌和身材都很出众,当时有条件优越的男孩对她表示好感,但葛菲对爱情坚贞不渝,婉拒了。
在国家羽毛球队,葛菲与孙俊互相鼓励,力争共同出现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然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孙俊因为伤病成绩不太理想,葛菲带着男友的祝愿,与顾俊联手夺取金牌。
孙俊与儿子
婚后,葛菲诞下儿子孙文骏。儿子遗传了葛菲夫妇优良的运动基因,于2016年开始接受正规的羽毛球训练。
此时孙文骏已经14岁了,虽然练球有些晚,但进步很快,迅速成为江苏省羽毛球队的主力队员。
2019年,孙文骏与搭档华翀在全国羽毛球U17总决赛上夺得季军,随后他被选入国家羽毛球二队。
葛菲现在是南京体育局副局长,儿子是江苏省羽毛球队主力队员,丈夫孙俊也是公务员。
葛菲事业稳定,婚姻美满幸福,儿子积极上进,她的人生堪称圆满。
顾俊
那么顾俊退役后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原来,顾俊早在1999年就与男友李建国领了结婚证,但一直没有时间举办婚礼。
顾俊与李建国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比顾俊大8岁,在香港经商,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酒店等,身家丰厚。
当时顾俊对商人有偏见,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但与李建国接触后,她觉得对方将感情看得比生意重要。加上李建国细心呵护顾俊,她渐渐接受了他。
顾俊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与李建国在恋爱中经受了很多波折,走到一起并不容易。
婚礼现场伏明霞吻顾俊
2001年1月15日,顾俊与李建国在无锡举行婚礼,奥运跳水冠军伏明霞担任伴娘。葛菲因为母亲生病,没能亲临现场祝贺
婚后,顾俊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深造。毕业后顾俊放弃相关部门为她安排的工作,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2006年圣诞节,顾俊诞下女儿彤彤。顾俊的丈夫在北京、香港都有生意,婚后顾俊带着女儿两边生活。
退役后,顾俊基本不打羽毛球。除了在家里照顾女儿,她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顾俊不给自己压力,也不给女儿带来压力,她没有逼女儿打羽毛球,也没有给女儿报各种培训班。
孙俊与儿子孙文骏
由于丈夫经济条件优越,顾俊的生活滋润优雅。
2022年,顾俊的女儿16岁了,顾俊也47岁了。人到中年的顾俊身材依然曼妙,头发乌黑,脸部皮肤白皙紧致,显得别有魅力。
虽然将家庭主妇当职业,但顾俊丝毫没有焦虑和失落。在她心目中,她将家庭、女儿、丈夫看得比事业重要,心甘情愿为家人付出。
不可否认,葛菲退役后生活很圆满,顾俊也很幸福,这对昔日的“天下第一双”都嫁了好人家!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名教练工作室巡礼】排球青训名教练于亚君:深耕二十年,传承冠军基因
“以前我们训练的时候全凭教练员的一双眼睛,要通过经验才能确定运动员适不适合练排球,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
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公布了2022-2025年“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带头人名单,全市共有12名“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带头人获评,这也是上海首次开展“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的申报评选。“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旨在发挥优秀教练员带头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教练员,带动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两年时间过去,“上海青训名教练工作室”建设如何?又有何种新举措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练员?我们将走访11名“名教练”,听听他们培养年轻教练员的心得体会。
团队合作,黄浦续写冠军传承
“我的母亲也曾经是上海女排的一员,所以我从小便耳濡目染,和排球这项运动有了最初的接触。”后来,于亚君和母亲一样,成为了上海女排的一员。如今,退役后的于亚君扎根基层青训二十余年,身为“青训名教练”的她还想继续将这份上海女排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2022年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七届市运会的排球比赛中,黄浦区黄浦少体校排球队夺得女子A、B、C、D四个组别冠军和B组亚军,夺得男子A、B、C组冠军和D组亚军,共计41金(冠军计5金,亚军计3金);在沙滩排球比赛中,黄浦少体校排球队夺得女子A组、男子B组、女子C组冠军,男子A组亚军,女子A组和女子B组季军。黄浦区代表团的这份辉煌荣誉,离不开少体校全体教练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于亚君(前排右三)
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当基层教练时,卢湾包括她在内总共才两个教练负责男、女排的训练,直到后来卢湾、黄浦两区合并后,女排组的教练才变为两名。如今,黄浦区少体校的排球教练团队茁壮成长,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目前,黄浦少体校有于亚君、沈弘、孙奕慧、陈伊娜、杨婕、陈荟捷六名教练负责带各年龄段女排队伍,而于亚君的工作室由五名教练员组成,其中,杨婕、顾俊、陈荟捷是黄浦少体校的教练员,梁雯婷是黄浦区梅溪小学的老师,而戴华强则是松江区的年轻教练员。近年来,黄浦区和松江区开展了不少交流活动,戴华强的队伍也在上海校园排球联盟的赛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四年前,在时任黄浦少体校校长冯奇的牵头下,黄浦少体校开始了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于亚君从之前的一人带多个组别,逐渐开始培养年轻教练员接手更多的工作。在黄浦区这种传帮带机制下,工作室的年轻教练员遇到问题就提问,带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上海市第十七届市运会中,年轻教练员的成长就得到了检验,刚从上海女排退役转型的杨婕就带队拿到了女子B组的金牌,而原本是上海沙排队员的陈荟捷也和同事一起带队获得了D组的冠军。其中,年龄最小的陈荟捷还是于亚君亲手教出的弟子,她曾在于亚君带训下参加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并夺得冠军,后来输送到上海市沙滩排球一线队。如今,陈荟捷退役后回到了母校,与于亚君成为了同事。“从我的教练变为同事,这种感觉很奇妙。我自己成为教练后,从不会到会教,感觉教会了孩子就很有成就感!”
通过与年轻教练员的团队合作,黄浦区近年来的输送成绩非常亮眼,光是从2022年、2023年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输送了十名左右的运动员到上海的一线、二线队伍。
科技助力、体教融合共促育才
“以前我们训练的时候全凭教练员的一双眼睛,要通过经验才能确定运动员适不适合练排球,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于亚君口中“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更加精确地选材、育才。
目前,黄浦区少体校共有三个科研基地,帮助教练员们通过详细的数据来观察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其中,黄浦区体育科研站、运动员康复学校将为少体校提供选材、体能、营养、康复等全方位的保障,区少体校运动能力监测中心则是全力配合“项目计划”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于亚君指着场边的一名队员,“像这名小朋友,通过科学选材手段,我们就能知道她未来至少能长到1米93,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队员的成材率。”每个季度,黄浦少体校的运动员都会接受一次指标检验,通过掌握这些数据,于亚君和年轻教练员们就更加有的放矢,为队员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除了科学选材外,体教融合的“一条龙”体系同样是黄浦区培育排球后备人才的“秘诀”,目前,黄浦区的排球项目已形成“一条龙”布局,上海市格致中学为市级龙头学校,上海市第八中学、上海市市南中学为区级龙头学校。
2014年,格致中学在黄浦区率先探索区域教育集团化办学,牵头成立格致教育集团。女子排球作为格致教育集团三大青少年特色发展项目之一,受到了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高度重视。集团以“小学兴趣化、中学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抓手,将排球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活动,形成了“生生打球、班班有队、校校参赛”的发展格局。
格致中学、黄浦少体校的排球生源不断,源自于黄浦少体校多年来始终贯彻教练员进校园这项工作。黄浦少体校排球教研组的每名教练都要负责进一两所小学和初中给学生带排球专项课,每周在训练工作之余都要上6-8节小学、初中排球专项课。在上专项课时,教练与班主任、体育老师积极沟通,充分发掘排球好苗子来进行训练。
对于未来,于亚君也有着自己的目标:“作为基层的业训教练,我始终期待有朝一日黄浦区少体校排球队的队员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站在国际赛场上,为我们国家拼搏奋进。”同时,于亚君指导希望能够与自己带领的“名教练团队”共同努力,以更加优质的训练水准探索出高效的训练模式,群策群力,向更好的竞赛成绩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