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卡月入3亿,狂开1200家!最“另类”健身房,靠抠熬死同行
#暑期创作大赛#
身材内卷的风,终于吹到了男生身上。
椰树椰汁凭一己之力,在饮品界掀起了一波健康肌肉风。
书亦烧仙草、望山楂、瑞幸都紧随其后,掌握了变装猛男的流量密码。
狂赚20亿《封神》不仅让老当益壮的费翔翻红,还带火了“质子团”。
在大家对肌肉猛男的热情下,健身房也从低气压中走出来了。
刀哥发现,在连锁健身房接连倒闭的时候,有一家网红健身房过去3年持续盈利,估值近百亿。
这个堪称赚钱王的健身房,就是乐刻健身 。
2015年,乐刻第一家店杭州开业时,没有一点健身房的样子。
店铺藏在办公楼里,连个大门脸都没有;
面积只有200平,还没传统健身房的一间教室大;
最夸张的是它消灭了卖卡制度,包月只需要99元。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乐刻不仅没亏钱,2022年双11线上就卖了3亿。
乐刻还在全国开店1200家,吸引了1000万会员。
野路子出家的乐刻,真的能干翻传统健身房吗?
一个外行理工男,却8年开店1200家
开健身房、开咖啡馆、开花店并称为“创业三大坑”。
早在10年前,中国的5000多家健身房,就有80%基本在维持或亏损状态。
危机之下,一些健身房的“黑暗人格”全面爆发,倒闭跑路成了常态。
因此,开健身房早就沦为成了一门费力不讨好的生意。
有网友说:有些健身房开业就是为了跑路,圈一波就走。
乐刻健身房能够出圈,纯粹是靠它亲爹疯狂“偷师学艺”。
乐刻的创始人韩伟是个互联网大佬,在阿里干了7年后,想自己创业搞个大的。
2015年开始各类共享经济萌芽,各行各业都开始共享,从单车到雨伞甚至篮球。
韩伟从美国旅游一圈回来后,凭借互联网老炮的直觉,把目光放到了健身房上,并定下做“健身界Uber”的目标。
在创立乐刻之前,韩伟是个纯粹的外行人。
为了开好健身房,韩伟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甚至自己考了教练资格证。
然而当第一家乐刻开业时,看起来还是很“外行”。
首先,开店的位置很“外行”。
传统的健身房大多开在购物中心,最差也是写字楼的一二层,显眼的大招牌是标配。
而乐刻却开在银泰一个写字楼的高层,顾客需要刷卡坐电梯上楼,真真是大隐隐于市。
不仅如此,乐刻的面积也很反传统,只有220平。
第一家门店在装修时,还被装修队嫌弃:“你们这哪是健身房?健身房,应该是对面那样的。”
他们对面是杭州最老牌的健身房,占地2000平。
门店不起眼就算了,乐刻的设备也很“简陋”。
和传统健身房比,乐刻的运动器材少,不仅片没几个,深蹲架和卧推架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乐刻没有洗澡堂,客户锻炼完一身汗还得回家洗澡。
要名气没名气,要设备没设备,乐刻却把这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新店开业仅一周,就吸引了500多名用户,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实现了盈利。
能快速出圈乐刻的两个师傅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Uber和便利店。
韩伟除了学Uber的共享模式,还学了一个杀招:低价引流。
乐刻主打的是99元包月,平均每天3块钱,不过一个甜筒的价格。
这招直接把价格打到谷底,吊打传统健身房动辄上千的年卡。
乐刻还学习便利店,门店24小时营业,只扫码就能进门健身。
靠这两招,乐刻很快吸引了大楼里的年轻白领,10个月开店100家。
100家是什么水平?
在乐刻之前,即使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品牌,也只有60多家门店。
如今乐刻在全国开店1200家,有近1000万多用户,想不赚钱都难。
健身大佬跑路,
不卖卡的它却越混越好
2017年,瑞幸咖啡的诞生,中国人开始了“咖啡平权”运动,打破了外国人卖咖啡的规矩。
从此之后,中国人可以喝到9.9的咖啡,也能喝到各种“中式咖啡”。
2022年,乐刻的一场发布会上,韩伟提出了“健身平权”,即打破传统健身房的规矩。
乐刻首先打破的就是健身房必卖卡的规矩。
要知道传统健身房里,办卡和私教课的两项收入,在健身俱乐部的收入结构占比中占到了89.3%。
办卡是健身房利润最高的业务之一,乐刻却把它砍掉了。
奇怪的是,那些把教练逼成金牌销售的健身房大佬,在活着和倒闭的生死线上徘徊。
砍掉赚钱业务的乐刻,非但没有赔钱,却越混越好,有些加盟商表示干得好能年入百万。
打破了健身房不赚钱的魔咒,乐刻有两个绝招:
1.和传统健身房对着干,搞定社恐年轻人
传统健身房中,教练=销售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有教练表示:“在健身房里最抬得起头的不是会上课的私教,而是最会卖课的私教。”
逼着教练当销售,不仅教练痛苦,很多社恐的年轻人因此不敢踏进去。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不管是理发师Tony,还是教练强哥,只要他们一动嘴,再好的技术也会打折扣。
乐刻是第一个主打“无推销”健身房的品牌。
只要交了99元进门费,不管是教练还是团课,全靠自己预约,主打一个自助健身。
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健身的门槛,还让很多社恐年轻人走进健身房。
乐刻的数据显示,大概40%的用户第一次走进健身房。
再加上24小时的超长营业时间,使得乐刻不缺流量,就连凌晨2点都有人健身。
2.变态级抠门,把成本压到极致
很多健身房店难逃短命,最大的原因就是缺钱。
乐刻能活下来却越开越多,最核心的点在于,它开店的钱可能都是房东掏的。
疫情期间,健身房房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客流完全撑不起门店生意,使得很多店无奈破产。
乐刻主打一个抠门,别的健身房都卷豪华、卷器材时,它直接躺平。
最小的店只有120平,器械只有史密斯机、杠铃哑铃、跑步机,多了没有。
店里没有前台,一家店只配一个店长,打扫清洁的活也是店长干。
没有洗澡间不仅省地,还省水电。
乐刻靠“流量发动机”的人设,让很多房东降租甚至免费提供场地。
像阿里巴巴、小米、爱奇艺、亚朵酒店、以及部分地产企业,都将自己的健身房或闲置空间交给乐刻运营。
这些公司员工,就是乐刻现成的流量。
这两招搬走了过去压倒传统健身房的两座大山:重资产、低复购。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三年,健身房行业集体受创的时候,乐刻还能持续赚钱。
越是反人性的生意,越要懂用户
其实乐刻健身房有很多槽点:
比如器材少得可怜,很多时候要排队;
店面太小,大家挤在一起屁味和汗味齐飞;
不能洗澡的健身房,没有灵魂。
这些问题,乐刻其实都能看到,为何坚持不改?
因为乐刻在创立初期,就定过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做90%的人的生意,二是要赚“用户来”的钱。
做90%的人生意,决定了乐刻面对的用户群是健身小白。
这些器材和团课,足以满足小白需求,剩下10%的专业健身大神,根本不是它的目标用户,不来也无所谓。
而想要赚用户来的钱,就要足够懂用户。
健身房行业,这几年口碑很差。
2019年,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房浩沙跑路,百万会员投诉无门。
从今年5月,国内最大的健身连锁一兆韦德,全国店面关门,北京仅剩一家店。
除了传统健身房,北京三里屯不少网红健身房,也难逃关门跑路。
有知乎网友说,健身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跑路速度。
先搞个热门商圈,吸引一帮年轻人充季卡、半年卡、年卡乃至十年卡,让教练玩命卖课,等资金差不多了,马上跑路。
健身房和用户之间,仿佛变成了博弈双方:我赌你不来健身,你赌我不会跑路。
在这种背景下,乐刻能活得很好,并越开越多,其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用户信任。
乐刻的月卡模式下,一次充一个月,就算跑了也不会太心疼,且因为门店够多,你还能在别家续上。
仅不会跑路这一点,这就已经是对同行的降维打击了。
就好像拼多多一样,看似除了便宜没什么优势,但把这个点打透了,足以留住用户。
过去,存在了20多年的传统健身房预付费模式,决定了它是一个销售型行业,而不是服务型行业。
乐刻能够杀出重围,获得用户信任,在于它在用服务的心态搞销售。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乐刻会在运营上下功夫。
举个例子,北京一家店的团课是6点开课,但每次只有不到10个人来。
店长经过调查发现,是公司CEO管的严,6点钟下班,6点5分人才能出得去。
于是它把开课时间调成6点17,人流一下子就多了。
再比如在地铁附近的门店,知道地铁11点停运,为了保证大家上完课赶上地铁,上课时间调成9点45到10点45,留出15分钟走到地铁。
这些微小的运营调整,都能成为乐刻留人的钩子。
不少人去过一个月就成了铁粉,为后续的复购打下了基础。
乐刻会员的月留存保持在60%~70%之间,在行业里已经相当高了。
从这个角度看,获得用户信任,比卷什么都有效。
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流量和渠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恰好是突破点。
乐刻在健身的赛道里,用零售的开店思路,再加上些微创新,让其能够脱颖而出。
结语:
健身行业是门反人性的生意,但反人性生意的另一面,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那去乐刻健身的人真实需求是什么?
无非是不跑路和性价比。
有网友说:活动的时候,两百多开季卡,就这价格,我对它有高要求都想扇自己。
上次让网友有这种护短行为的品牌,还是蜜雪冰城。
在到处都是健身房刺客的时候,乐刻用极致性价比降低了健身门槛,解决了信任危机。
随着经济回暖,健身仍然是爆火的赛道。
传统健身房、线上健身、还有能和乐刻贴心肉搏的KEEP、超级猩猩等品牌,竞争只会越来越大。
未来,谁能真正杀出一条血路,就要看谁更懂用户。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能把别人都熬死了,你就是最牛逼的艺术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身教练国职证书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官方认证
健身国职证书取消,新的职业技能测评已经到来,上海、江苏、广东作为试点省市,相关机构在7月已经陆续开展新的培训课程。
我们俗称的国职,全称「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次改革,简而言之就是取消国职,取而代之的是「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测评」。
从6月发布的《体育总局人力中心关于开展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测评工作的通知》来看,「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测评」分为三级,依次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是唯一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颁发的健身教练证书。
三个级别对应的具体培训与测评内容与原来的国职证书基本相似 ,但也有细节上的调整。如新证书的初级实操评分标准中,取消了抗阻训练部分里动作设计原理的得分环节。
新证书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由人力中心颁发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证书,证书可在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职业能力培训测评管理平台查询。
从事或准备从事健身教练职业的社会在职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退役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均可报名参加。考核依然执行考培分离,沿用原国职培训师和考评员队伍开展培训和考核,证书含金量不会下降 。
初级培训测评费用为500元/人(包含理论知识150元/人,专业技能350元/人),中级、高级培训测评费为600元/人(包含理论知识150元/人,专业技能450元/人)。
目前,上海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作为培训测评合作机构开展第一批试点。
在上海,有7家机构成为上海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试点)合作机构 ,分别是上海体适能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锐星健身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星能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堃万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三绝健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去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不乏非专门健身培训品牌的身影。如「上海巅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后涉及贝菲特健身的「上海堃万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涉及一兆韦德健身的「去练(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不在上述7家机构之内就无法开展相关培训,培训是开放的,其他机构也可以通过合作等方式,为旗下学员机构报名参与考评。
要理解这次的国职改革,需要将目光放得更大。
健身教练被纳入人社部职业资格目录,属于「水平评价类」,不列入「准入类」资格证。也就是说,可用作人单位在人才录用和职称晋级的判定依据,但并不是入职就业的必需证书。
而早在2019年12月,官方就曾发布《我国决定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提到所有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将取消。事实上,2016年起,国务院已经陆续取消了数百个职业资格证,包括会计资格证书。
但取消职业资格,不是取消职业和职业标准,只是改变发证主体和管理服务方式 ,实行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社会化等级认定,充分放权给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政府主要做好职业标准开发、对评价主体进行监管服务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体育局今年曾发布《上海市从事体育指导的经营者专业指导人员配备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取得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指导人员的认证来源之一。
也就是说,持证上岗未来也许会成为健身教练的必要要求,职业的规范化正在不断进行中。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