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珍贵照片:女排在湖南郴州进行“魔鬼训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11月16日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四十周年纪念日。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这也是我国竞技体育集体球类项目首次获得世界冠军。
1978年2月,当时的国家体委提出三大球要打“翻身仗”的目标,女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头部队。为了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训练,中国女排开始在北京之外寻找训练基地。
湖南郴州体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便萌生了建排球训练基地的想法。随后,他们马上进京争取,并得到了湖南省体委和郴州政府的支持。短短的43天时间内,郴州体育训练基地赶建了两座竹棚训练馆。
1979年,袁伟民带领郎平等女排队员首次前往郴州,在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开始了“魔鬼训练”。袁伟民被称为“中国的魔鬼教练”,而初建的训练基地四面透风,被戏称为“竹棚馆”,女排姑娘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启了之后的“五连冠”辉煌。
以下为当年女排在郴州的一些照片:
1978年底—1979年初,郴州体委自己动手兴建排球基地。1979年10月5日至11月30日,中国女排首次到郴州竹棚训练馆集训,当年首夺亚洲冠军。1980年和1981年,中国女排又连续两年来郴集训,1981年11月16日,首夺世界冠军。此后更是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简陋的竹棚训练馆,四面透风,中国女排在这里完成了一系列艰苦的训练。“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也称“竹棚精神”)逐渐形成。
1979年中国女排首次集训郴州。前排左起:梁艳、周鹿敏、周晓兰、郎平、陈亚琼、曹艳英、杨希。后排左起:袁伟民、邓若曾、郑美珠、陈招娣、孙晋芳、张洁云、张蓉芳、张一沛。
1981年春中国女排集训人员。前左起:杨希、朱晓茹(试训队员)、郎平、汪亚君(试训队员)、曹慧英、李桂芝(试训队员)、周晓兰、陈亚琼,后左起:周鹿敏、陈招娣、张蓉芳、袁伟民(主教练)、张一沛(领队)、邓若曾(教练)、曲培兰(国青队主教练)、梁艳、孙晋芳、朱玲。
1981年春训,在竹棚训练馆外游泳池边训练耐力跑。竹棚训练馆外墙可见“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标语。
袁伟民指导曹慧英、朱玲发球。
1980年副攻周晓兰(右)苦练,孙晋芳传球。
二传孙晋芳等练滚翻救球。
接应二传陈招娣在竹棚训练馆练习救球。因地板不光滑,木刺经常刮破皮肤和球衣,基地家属利用窗帘布为每个队员缝制了两件花背心。
张蓉芳练快攻(身后孙晋芳、郎平)。
张蓉芳练完滚翻救球又练体能,花背心还穿在身上。
袁伟民在指导曹慧英练发球。
主攻郎平练臂力以增进快攻速率。
1981年,中国女排在郴州竹棚训练馆训练拦防。
199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十周年纪念”,老女排队员在郴州竹棚训练馆外合影。
(总台记者 赵喜 郴州台 罗聪 陈先文 禾苗)
李珊:发扬女排精神 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来源: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
李珊
12月27日,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40周年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会议间隙,原中国女排队员李珊无疑是现场最闪亮的体育明星。为新书《女排精神》签名,与粉丝朋友合影,重回女排精神发源地郴州的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中国女排赤诚的热爱。
“今天,看到重建的中国女排竹棚训练馆,看到女排前辈们曾经用过的排球、杠铃等器材,看到已属于文物的‘青蛙背心’,感觉依然那么亲切、温暖。”李珊表示,正是在这竹棚馆里的摸爬滚打、艰苦磨炼,成就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李珊曾多次来到郴州参加集训。2002年,在这里的一堂训练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记忆中最长的一堂训练课就是在郴州。”李珊说,那一天的训练从上午八时三十分一直持续到下午三时,期间没有休息,也没有吃饭。因为一组和二组在训练对攻时,为了提早下课,二组故意放一组得分。实际上,当时一组发挥得并不好,时任中国女排总教练陈忠和很快发现了其中端倪,他生气地说:“在残酷赛场上,对手从不会轻易放过你们!”
一堂持久的训练课让所有队员筋疲力竭,也真正让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内化于心。在之后的训练中,队员们一次比一次刻苦,一次比一次进步,训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正是这支历经艰苦磨练的女排队伍,先后夺得了2003年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李珊认为,女排精神不应止于一支运动队或是一个赛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女排精神可以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得以发扬和传承。郴州是女排精神的发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继续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坚守"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初心与担当。
编辑:陈青梅
本文来自【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