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体育的故事|全国最佳教练员、本溪市第一中学男子排球队教练员孙亮
孙亮,1975年生、本溪市第一中学男子排球队教练员、运动健将、全国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锦标赛最佳教练员、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优秀教练员。
带队成绩:
2015年7月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4名
2016年8月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2名
2017年8月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4名
2018年3月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2名
2019年3月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2名
对于中国排坛来说,女排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排球人。而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女排,例如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在那个女排五连冠的时期深受影响,从此全身心投入到排球事业当中。
◆ ◆ ◆
始于天赋,贵在坚持
出生于1975年的孙亮老师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少年时代恰逢中国女排最为辉煌的五连冠时期,带着对于荣誉的欣羡,年仅10岁的孙亮被父亲送到鞍山市体校开始了排球训练。3年后,凭借优异的身体条件和扎实的基础,孙亮老师成功入选辽宁省体校,这也代表着孙亮老师开启了真正的排球生涯。
省体校的训练无疑是艰苦的,经过了几番位置上的调整,最终孙亮老师被定位为接应二传。这个位置要求技术更全面,那就代表着在训练中付出更多的辛苦。在回想起省体院的训练时光时,孙亮老师感慨:“那时候的训练强度很大,谁要是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练曾跟我说‘很多人的天赋水平可能比你高,但只要你能坚持下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你一定有比别人更多的收获’。
教练的话深深烙印在孙亮老师的心中,凭借着自己的坚持不懈,在排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现在,孙亮老师开始做教练了,看着那一个个年轻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孙亮老师也继续将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 ◆ ◆
一入排球门,一生排球人
SUMMER
在孙亮老师的理念中,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是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对于此,他解释道说:“虽然足篮排三大球都是团体项目,但我们经常能看到足球比赛当中的单骑闯关,篮球比赛中也有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独闯敌阵,但唯独排球不一样,每一次守转攻都必须通过三人的配合才能转化,所以在我看来排球是最能体现团队的项目。而我也希望将这种理念继续根植在我的教学当中,传播给我的学生们。”
结束排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之后,孙亮老师于2009年开始正式任教于本溪市第一中学,并且在2010年组建了学校的排球队。在问及为何会做出这种转型时,孙亮老师说到:“一切源于热爱!我希望继续从事我熟悉的行业,也能把这种热爱传播给更多人。”
当然,只凭一腔热血是无法完成一件事的。本溪市一中排球队的组建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孙老师介绍说:“要组建一支建制完整并且具备一定实力的球队,选材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孩子的身体素质,包括身高和灵敏协调性等方面,另外就是孩子们是否对排球足够热爱,能不能突破瓶颈期,一直坚持下去。本溪市一中的排球队能有今天的成绩,真心要感谢校领导的支持,能够采纳我们教练班子关于中小学梯队建设的一些建议,这样就让排球队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引入,也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给了孩子们更多好的未来出路。”
◆ ◆ ◆
秘诀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在谈到执教这么多年,获得这么多荣誉的秘诀时,孙亮老师表示“简而言之其实就是八个字‘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竞技体育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时时刻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比如说身体素质的训练就不分地点在家里、操场、训练馆都可以。这样才能不断努力突破瓶颈期,夯实基础才能够进一步谈技战术层面的东西。”
从采访中不难发现,贯穿孙亮老师排球之路的核心理念就是“持之以恒”。而对于校园体育来讲,这种贵在坚持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具备的素质。加之体育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健全的各项机制,相信校园体育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与体育的故事|辽宁省优秀教练员、本溪市第一中学女子排球队教练张胜良
虽然同为“三大球”项目之一,但是排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显然不如足球和篮球。可是在中国,一提起中国女排,绝对是中国体育最为鲜明的一面旗帜。而在我们辽宁省校园体育的发展序列中,也有这样一所长年致力于发展女排的学校,这就是本溪市第一中学。多彩校园体育有幸采访到了女排教练张胜良老师,请他畅谈了关于本溪一中校园女排的发展历程。
◆ ◆ ◆
“我们的排球氛围堪称全民皆兵”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如果全校师生都对一个体育项目有着共同的爱好,那么这个项目在学校想不发展起来都难。而本溪市第一中学正是这样一所执着于排球的学校。张胜良老师介绍说:“在我们学校,排球不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每个学期都要有的校园赛事。而且赛事的参与不只涉及到学生,也会辐射到教工群体。本溪一中教工排球队在本溪市市直机关和教育局组织的比赛中连续多次获得冠军,这不仅给予了我们自身强健体质的机会,也能和学生引起共鸣,共同打造良好的校园排球氛围。”目前,本溪一中已经成为了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本溪唯一一所拥有排球运动项目学校。女子排球校队常年保持40人左右的规模,在全国和省内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 ◆
“严格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完成”
本溪一中的女排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源于他们有着长效机制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的完整的球队体系打造以及细致入微的针对性教学计划。
“我们为运动员单独成立体育班,这样不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还方便管理。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运动员的学习问题,从1998年至今,学校已有超过百名的同学以排球为专长考入大学。而能长期保持人才源源不断的引进,也是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和市少年儿童体校的共同帮助下,我们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梯队建制,学校与一些初中和小学合作培训基地,并且定期交流指导,互相学习。这体教结合的模式让本溪一中的女排有了长足的发展。”张胜良老师在谈到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梯队建设时如是说到。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溪一中对于运动员管理及球队体系的计划制定,并严格执行,为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 ◆ ◆
“坚持才有希望!”
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张胜良老师在回忆到任教初期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那时候真是不容易!排球的普及率本来就不高,去初中和小学选队员非常困难,而且排球项目本来就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女孩,所以选材当时成了大问题。当时一共就有5个孩子能参加日常训练,以前体育馆设施比较简陋,到了冬天非常冷,有一次其他孩子都感冒了,只有1个孩子来训练。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全力以赴带她训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张胜良老师凭借以身作则的良好作风,带着队员们无论寒暑共同坚持,即使节假日也不休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收获硕果。
◆ ◆ ◆
“志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特别享受和孩子们一起训练比赛的时光,看着他们成长,我感觉自己也在不断进步。”采访中,张老师分享了自己最大的收获。“从教20多年,收获最大的其实是孩子们的成长。排球这个项目需要倒地救球的动作非常多,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身体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家常便饭。但是只要有比赛了,学生们溢于言表的兴奋劲就忘记了所有伤痛。看着她们那种舍我其谁的劲头,我也是很受鼓舞。”
张老师也表示,孩子们的坚持真的很不容易,这也让他有了更大的动力去自我提升,多学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实战出发,更好地带领本溪一中女排继续前进。而除了教练员身份,张胜良老师还是国家一级排球裁判,他表示,外出执裁也会有很多收获,例如高水平比赛中对于规则的把握,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他也非常乐于将每次收获与孩子们分享,助同学们提高。
◆ ◆ ◆
“真的要感谢家长的支持!”
张胜良老师对于自己队员的成长是这么看待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离不开家长背后默默地付出。很多时候我们放弃节假日坚持训练,孩子们少了很多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而家长们都没有什么怨言,都表示对排球队予以支持,在这里真的要对家长的做法表示真挚的感谢!当然,这些姑娘们大多都太过活泼了,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训练中,难免调皮捣蛋,这时候我们就要和家长、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勤沟通,多监督,最重要的是进行换位思考,毕竟我们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要更多的让孩子们知道,只有认真努力,才能畅想未来。学生始终要以学为本。”
◆ ◆ ◆
“技术重要,人格更重要!”
....
张胜良老师对于孩子们的希望不仅仅局限于在排球场上取得好成绩,而更是希望她们能够在排球这条道路上汲取足够的营养,帮助她们树立更健全的人格。“每一份收获都是来之不易的,很多球员都是从零基础开始,逐渐了解排球,规范基本功,强化技术,最后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我更希望孩子们在付出心酸和汗水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更好的人格。每一步都脚踏实地走下去,面对任何困难都要有不服输的信心。在比赛中做一个强者,在生活中做一个好人。”
当然,谈到排球对孩子们的影响时,谁都不会忘记“女排精神”。在谈到“女排精神”在他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时,张老师表示:“中国女排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精彩的比赛,更是自信乐观、永不放弃、把握时机、全力以赴的顽强作风。排球是一项团队项目,平常向孩子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团队精神。”
对于团队精神诠释,张老师认为不仅仅是在训练中和赛场上,日常生活亦是如此。他最欣慰的就是很多同学走进大学校园之后还能彼此保持非常好的联系,参加工作后还能时常结伴回到母校看望教练,并向小队员传授经验。看着她们的成长,张老师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
从教20多年,张老师依旧对未来有着无限的畅想。采访的最后张老师也表示,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才能形成现在的美好局面,但他更希望在未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领悟,也希望排球事业在中国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加普及,甚至能够达到全民化,这样才能有更多优秀的好苗子去继承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