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流浪猫绊倒,投喂者赔24万元”案再审,提交新证据
6月5日上午,“男子被流浪猫绊倒,投喂者赔24万元”案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再审开庭。
根据该案一审判决书,2023年4月,原告吴某与同事去往闵行区宏博羽毛球馆打球。在一审庭审中,吴某称,事发时,自己正在后场跳起接球、扣杀,落地时,右脚踩到了猫肚子,摔倒受伤。之后他了解到,该猫是球馆员工肖某饲养。他认为,球馆收费经营,却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他遂以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为案由,将球馆经营者丘某及球馆员工肖某起诉,要求双方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经由各方陈述及举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等相关法条,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判决肖某赔偿吴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共计24万余元。球馆方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肖某不能赔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该案判决书在网上公布后,关于肖某是否应担责,引发热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在社交媒体上发言称,法院因肖某投喂的流浪猫造成受害人损伤,而认定其应承担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比较牵强。他分析,对于流浪猫、流浪狗的投喂是一种爱心行为,不构成饲养;该案件应定性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球馆有责任,肖某无责任。
3月27日,闵行区法院通报称,经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本案提起再审。据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该院审判委员会认为,该判决有误,应予再审,再审期间,终止原判决的执行。
6月5日17时30分许,被告肖某的代理律师刘琨告诉新京报记者,被告肖某、原告吴某及律师、球馆方的代理律师均出席再审庭审,球馆经营者丘某未出席。双方就吴某是否因猫受伤、该猫是否由肖某饲养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再审庭审从上午9时持续至下午近1时,“80%的时间在尝试还原事情经过。”
法院将择日宣判结果。
6月5日上午,被告人肖某(中)与代理律师刘琨(右)。 受访者供图
是否因猫受伤
据一审判决书,吴某受伤后在上海市三家医院分别就医治疗,共住院21.5天。扣除医保统筹及住院伙食费后,支出医疗费用四万余元。2023年9月,经法院委托后,吴某被鉴定为“右胫腓骨下端内踝、后踝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右腓骨中下段骨折”,评定为十级伤残。
刘琨说,原告吴某的陈述与一审基本一致,表示自己确在后退避让时踩到了猫的肚子,而后摔倒。
一审时,吴某的两位同事出庭作证,指证吴某在双打时,后退、起跳接球,一只“好像是白色的猫”进入场地,吴某踩到猫后摔倒,“腿一下子肿了。”两人均未注意球馆内是否有喂猫器具。
球馆方证人龚某在一审法庭上表示,自己与原告吴某“有点儿脸熟,可能是球友”。事发当日,他在2号球场打球,“模糊印象好像看到有人(被)扶着走下场,应该是右手边的4号场地。”但此前的情况,他并不清楚,也不知其被扶下场的原因。他陈述在球馆打球两三年,未见猫在球场经过。球馆方证人李某则说,在球馆打球三四年,未在馆内见到有猫出现。
再审庭审中,被告方提供新证据,事发后第二天,肖某就将喂养的流浪猫“土豆”送往球馆经营者丘某的亲戚家,后两人又将猫送往球馆附近的宠物店。约半个月后,宠物店为该猫找到领养人。这期间,猫的健康无虞。被告方在庭上展示该猫的近期视频,亦显示猫的状况正常。被告代理律师刘琨认为,这与吴某所提的“踩中猫肚子”有一定冲突,如不然,猫必将受伤。
关于被告方举证的猫的近况视频,原告律师陈述,视频中的猫并非涉事的猫。
据悉,事发时,球馆的监控设备已坏,无法查证事情经过。
投喂还是饲养
据一审判决书,证人林某在庭陈述,自己是涉事球馆教练,曾与肖某同事。2022年8月起,他发现肖某收养了一只灰白色的流浪猫,起名“土豆”。肖某会将猫粮放在球馆外的厕所门口,还带猫去宠物医院看病、洗澡。但林某也未在球馆内见过有猫出现。
肖某则表示,事发当日,他并不在现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受伤和猫有关。且原告所述猫并非自己饲养,即便有投喂流浪猫的行为,因投喂者不能对猫管控支配,也不能认定属于饲养人。
原告提供的其妻堂弟与肖某的通话录音显示,肖某提到“这个猫是我养的,球馆不理我这个事情……”“对的,因为猫是我养的”等内容。但肖某表示,该录音未经公证程序,不能证明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清楚有无剪辑,不能确认是否是当时的原话,且涉及调解过程中的妥协,不能说明猫是其养的。
最终,综合多方陈述与证据,法院一审确认,原告吴某在打羽毛球过程中受伤,且事发现场确有猫存在,猫为肖某饲养。故原告要求肖某承担赔偿责任,法院予以支持。球馆因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球馆附近有四五只流浪猫。”刘琨说,肖某不定期会在球馆外放些剩饭剩菜,但没有在球馆内投喂过。刘琨认为,这不构成肖某成为流浪猫饲养人的事实,“首先他投喂不是为了占有这只猫,其次他的投喂关系是不固定的、松散的。”
“事实还是扑朔迷离,很矛盾的。”6月5日的再审后,刘琨提到,原、被告证据更新有限,双方证据仍冲突矛盾,如事实无法查清,则不必强行推测。
庭审最后,审判长表示,审判结果将由院内审判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择日宣判。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挑战最高难度“捻转四周”,我们选择不留遗憾!哈报记者专访隋文静韩聪
2月19日晚,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自由滑,隋文静在上场前对韩聪说:“《金桥》是我们拿到第一块世锦赛金牌的节目。这四年来,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今天,我们也可以。”
她可以感受到韩聪的压力。她紧紧握住韩聪的手。韩聪对她说:“战胜自己,所向披靡!”
平昌冬奥会,0.43分,隋文静/韩聪与金牌失之交臂。四年后,他们卷土重来。四年前0.43分的遗憾,如今,他们用0.63分的优势弥补了回来。
夺冠后的赛后混采区里,隋文静谈到在家门口比赛的巨大压力:“我们住的那个楼里的所有人都比完赛了,我们还没有开始,特别煎熬。比赛之前我总是哭,怎么还不到我呀,然后教练一直安抚我们的情绪。”
给“葱桶”减压,教练组想尽了办法。赛前,赵宏博对两人说:“代表团这届冬奥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你们拿到了金牌就是锦上添花,如果你们没拿到也没问题。你们还有机会继续为了你们的梦想努力。”
于是,两人轻装上阵。在自家的场地滑出了自己满意的节目,取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隋文静说,这种过程很让他们享受。“这几年以来其实挺不容易的,我们都有伤病,也从伤病中慢慢走了出来,我觉得每个点滴都值得我们珍惜。”
新闻发布会现场,隋文静和韩聪用“锦上添花”来形容为中国队赢得的“第九金”。“我们自豪荣耀,战胜了自己。但更要感谢祖国为我们举办这么成功的赛事。”他们还感谢了身边获得银牌和铜牌的俄罗斯奥委会对手。“我们大家都是共同努力。因为所有人对这项运动都很热爱,所有人团结在一起,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更好诠释。”
挑战最高难度“捻转四周”,是隋文静和韩聪平昌冬奥会之后就一直想做的事。北京冬奥会自由滑比赛前,为了确保将金牌收入囊中,教练组针对赛场上对手的发挥情况制定了多套计划。包括根据对手上的难度决定如何应对、如何拼。隋文静坦言,最后他们选择不遗憾,“我们经历很多伤病,但我们渴望追求更高难度的挑战,更渴望追求更高境界的奥林匹克精神。‘捻转四周’是我们一直希望在冬奥会赛场上做出的难度。我们也想全世界观众看到,男单女单有四周,我们双人滑也有四周。”
谈及过往四年,隋文静眼圈红了:“我们两个伤病一直特别多,所以此刻,我们真想对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说感谢,包括给我们做过手术的医生。这块金牌是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集结的证明。”她和韩聪坦言,因伤停滞的那段时间里,看到身边的人一直在拼搏,在拿奖牌,他们也很想拼,焦虑过,伤心过,迷惘过……正因为走过这段艰难的路,才成就了今天。“我们从小到大,从不被人看好。包括最开始我们总被人说身高。”隋文静说,“我们通过技术,通过努力,克服了所有,包括伤病。所以我想说,当大家告诉你,这条路走不通,不要怕,不要‘卷’,那就去创造另一条路。同时,享受生命里带给我的每一刻,它们都是最好的赠予。”
发布会现场,有外国记者问隋文静和韩聪“得分是否公平”,韩聪自信回应:“花样滑冰是一个挑战自我的项目,它更是一个打分的项目。您可以看到,我们用了最高难度,并且我们相信裁判。如果您认为打分不公平,那么四年前的平昌呢?我们同样是以微弱差距得到第二名,但我们那时相信裁判。每一场,我们都相信裁判。裁判的最终打分,是根据技术、完成质量、艺术表现力等因素,做到公平公正。感谢您的提问。”
谈到12年前温哥华冬奥会的双人滑首金,两人表示,一直将这枚首金作为坚持下来的那个目标与初心。隋文静说:“宏博教练是我的偶像。我能有幸滑到今天,让我的偶像来教我,这是我最幸运的事。我今天站在冰场上,我也有我的粉丝(日本选手),也同样有人因为喜欢我而滑冰。”韩聪说:“回望一路走过来,很多同期的队友、战友,都一一离开了。也正因为无数队友的努力,才给予了这枚金牌力量。这是最好的传承。这第二枚金牌,绝对不是结束,我们将不断为中国花样滑冰创造更多奇迹。”
哈尔滨日报特派记者 张堃雷 王坤/文 韩伟/摄 北京报道
来源: 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