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千万别一味催促!这个方法实用、有效
作者 | 佟 霏
如果说,要评选一下在我家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话,下面这几句一定能上榜:
“能不能快点,马上就要迟到了!”
“怎么还没穿完衣服,你实在太磨蹭了!”
“你再不快点,就别出门了。”
每一个拖延磨蹭的小娃子背后,都站着一支“催娃大军 ”,老母亲、老父亲,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难以幸免地纷纷加入进来。
再看那个“主角”,颇有“泰山将崩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势,依然不紧不慢,不疾不徐,甚至能够有条不紊地回怼你一句:“我刚要做,你就催了。”
然后,就见人家一脸怒气地又拖上一个“轮回”。
这时候,真恨不得把自己的双手双脚长在他身上,一阵火气攻心,本来要出门的好心情,被搅得一团乱麻。
跟几个朋友抱怨,才发现:“不一样的爹妈,同一样的娃”,“没有最磨蹭,只有各种各样的磨蹭”。
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清奇”的脑回路,才能让娃把拖延磨蹭执行得如此彻底。
你家有这样一个爱拖延,好磨蹭的娃吗?
想要靠催催催去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显然不是个有效的办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治”那个拖延磨蹭的小娃子,我们还需要区分成因,差别对待。
不是拖延,而是孩子在“塑造大脑”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特点。
为什么孩子会拖延呢?因为他们大脑预装的“软件”太多,影响了运行的速度。
一个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两年,突触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在2-3岁时,每个神经元上的突触,增加到15000个,大约是成年人的2倍。
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这就好比是孩子作为一台“新出厂的电脑”,被预装了特别多的软件。这个时候的预装,是不加区分的,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大脑都会预装好。
可以想象一下,一台被装满了软件的电脑,一定会被拖慢速度。
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拖延、磨蹭,其实都是大脑特性决定的。他们正在进行着“塑造大脑”的重要创举。
在接纳孩子总是比大人“慢一拍”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切入的突破口是: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很多孩子,他真的不是故意拖延,而是真的对时间没有概念!
有一天,我带儿子去上声乐课,穿戴完毕之后,看还有点时间,我便告诉他:“你先玩一会,再过15分钟我们就出门啦。”
结果,过了15分钟,我喊他出门,他却很震惊地回了我一句:“不可能,15分钟不可能这么快!”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所感知的时间,和孩子所感知到的时间,可能是不同的。
生活中,我们越频繁地帮孩子注意时间,感知时间 ,对孩子形成时间观念,战胜拖延越有帮助。
比如说:
1、教会孩子认时钟。 如孩子想看动画片,我们可以告诉他:“现在是5点钟,你可以看20分钟,到长针指到4的时候,我们就要结束啦。”
2、运用沙漏或者计时器,把时间可视化。
我家里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沙漏,2分钟、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都有。
在孩子日常活动时,我们就可以翻转沙漏,告诉孩子:
“你看,你刷牙的时间大约是3分钟哦”。
“一首歌唱两遍的时间,大约是10分钟。”
“吃完一餐饭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
久而久之,孩子便更容易形成精确的时间观念,而不至于完全跟家长行走在两种时间节奏里。
孩子的拖延,背后藏着的是恐惧
还有一种“真正的拖延”,是值得我们家长去警惕的。
比如说,孩子为了不写作业,就磨磨蹭蹭,扣扣铅笔,扣扣橡皮;不想练琴,就开始搞事情,一会要吃水果,一会要上厕所……
这个时候,孩子的拖延,明显是有“对象”的。是因为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所以磨蹭、拖延。
这个时候的拖延,究其背后的心理成因,是恐惧。害怕一件事情过难,或者可能会花费自己太多的时间。总之,有强烈的畏难情绪。
我外甥浩浩,刚上小学那会儿,就有这么一段时期。
一到放学写作业时,还没等开始动笔,他先“酝酿情绪”。从一开始神情低落的磨蹭,到好不容易写了几个字,又嫌弃自己写得不好看,用橡皮擦来擦去,不一会儿把纸擦出一个洞,就开始情绪崩溃,大哭一场。
问他怎么了,他边抽泣边嚷着:
“作业太难了,我不会写。”
“作业太多了,写完我都没有时间玩了。”
这种拖延,其实跟我们成年人的拖延一样。
我们不会在自己很胜任的,花费时间少的事情上拖延,而面对一个大任务、困难任务时,想要开始“启动”就不那么容易了。
面对这种拖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给大任务做拆解。
把一个大任务,尽可能拆解成几份小任务,分隔开时间段,让孩子先开始做其中最容易的一份就好。一旦孩子开始启动任务,完成后面的任务就越来越省力容易了。
2、积极强化法。
当孩子顺利完成作业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进行一下“成功复盘”。
比如询问孩子:“你只用了30分钟就把作业全都做出来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当孩子的胜任感不断累积,带给他们拖延行为背后的小怪兽——“恐惧”,也就被消灭啦。
孩子的拖延,可能来自于父母的“不当反馈”
还有时候,孩子的拖延,可能是被父母“激发”的。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跟我聊起孩子写作业时拖延的问题。
我们梳理了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发现爸爸经常会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看时间还早,便给孩子“加个餐”。
安排多写一张卷纸,或者多练一会书法等等。
几次下来,便发现孩子做作业越来越慢。
其实,我们不难探究此时孩子的心理:“反正做完了还要做更多,还不如慢慢做。”
不恰当的言语反馈,也会助长孩子的拖延。
比如,当孩子出现拖延磨蹭行为时,我们对他说:
“你能不能不那么慢啊”
“你太磨蹭了”
“不要再玩了,现在就开始……”
这些含有“不”,以及贴标签的语言,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
孩子的大脑,会自动略过那个“不”字,而强化你不希望他去做的那个行为。
就像如果我们闭上眼睛,有人对我们说:“不要想白熊,不要想白熊”,我们的脑子里,一定会呈现出白熊的形象。
而给孩子贴上“磨蹭”、“慢”的负面标签,则是从“身份”的层面,将负面行为与孩子自身捆绑在了一起,它会让行为更难以发生改变。
更好的方法是:你希望他做什么,直接说出来。
比如你不想让他玩玩具了,就对他说:“现在把玩具放下,走到妈妈身边来。”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与拖延作战,都是任重而道远。
我们永远无法期待,有一个灵丹妙药,就能够使一个人永远保持动力,永不拖延。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螺旋轨道,总会出现从失控到掌控,从偏离到回归的情况。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地去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积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没有一劳永逸的完美,只有跌跌撞撞的成长。而父母的接纳,永远是孩子身后,托举他的那双最有力的手。
作者:佟霏,高效学习教练,专注青少年学习心理养成,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建立及时间精力管理等。最好的减负,是高效率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被贾玲“卷”到了吗?宁波私教:催不动的客户来催我了
今年春节,全国观众走进影院见证了“瘦掉一百斤”的贾玲。随着镜头的拉近,一身腱子肉、拳风虎虎、英姿飒飒的女主角逐渐清晰,安静的观影厅中响起一阵惊呼。
电影《热辣滚烫》里的乐莹原本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肥宅”,在“你只能活一次”的精神激励下,她开始主动求变,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拳击手努力训练、减重。走出影厅,第一波被贾玲激励到的人也开始不再用“微胖”两字麻痹自己,春节假期还没结束就率先告别了大鱼大肉,加入运动减肥的大军中。
贾玲在近期的访谈中提到,自己从2022年10月开始,风雨无阻地进行着拳击、跑步、杠铃、花式俯合撑、引体向上等多项运动。慈溪的“快乐肥宅”们听闻后立马就地取材,不再找借口追求运动的“天时地利人和”,从现在开始,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锻炼。
“贾玲能行,我也可以!”大年初四上午8点,在福建旅游的宁波市民周先生喊出了自己的减肥口号,并附带晒出APP截图。图片显示,他从清晨5点多就开始在福州西湖公园附近运动,时间持续了2小时23分,共消耗1717大卡的热量,几乎与平日里一天摄入的热量持平。这样让自己向着健康更进一步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真正的“开门红”。
另一方面,虽然春节放假前,各大健身房、私教工作室已经发出“年后恢复营业”的公告,但抱着早一天锻炼,早一天瘦成“闪电”的心态,许多持有“沉睡健身卡”的都市丽人们反向催促教练们快快进入营业状态。
“从影院出来就想扎进健身房的人还真不少,大年初二就有客户问我健身房什么时候开门,特别问到拳击项目什么时候开课。”经营健身房的李玉拓预测,虽然拳击项目动辄课均300-400元,价格不低,但开设这个项目的健身房可能会吃到一波电影带来的红利。“我们也推出了拳击特色课,兼具趣味性和燃脂效果,接住这波热度。”
“拳击确实是一项塑形效果非常明显的运动,按照普通人的代谢水平,打拳40分钟大概能消耗400大卡,比跳操、跑步的消耗量大。而且拳击动作要求腰腹保持平衡并发力,所以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锻炼效果显著。”他说道。
作为一名资深的健身爱好者,他也表示,一年减重100斤的情况在普通人身上不太可能实现。
“太痛苦了,别说是姑娘家,雄鹰般的男子也没那么强的意志力。”普通人的运动时间都是从工作和家庭的间隙里挤出来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消耗在减肥这一件事上,能保持一周三到四次,每次两小时左右锻炼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就能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
他分享了自己的减脂心得。“我花了3年的时间,把自己的体脂从20降到了11,减重30斤,时间不短,效果一直保持着。其实健康减重的第一步并不是死磕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饮食作息,并保持运动习惯,再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的结合,实现减脂、塑形的目标。”
你被贾玲“卷”到了吗?
年后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呢?
要记得,
减肥不是目的,
爱自己才是硬道理,
我们只活一次,
对吗?
转自:慈晓
来源: 中国宁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