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小编 23 0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华舆讯 据欧时大参报道 7月24日,山东姑娘孙一文“一剑封喉”,击败罗马尼亚名将波佩斯库,夺得女子重剑个人赛金牌。中国重剑队的法国籍教练雨歌·欧伯利(Hugues Obry)激动地一把将孙一文扛起,网友纷纷点赞,感叹道:“这位法国教练实在太可爱了!”

法国教练一把将孙一文扛起

孙一文夺冠后,教练欧伯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个箭步冲上赛场,抱起孙一文,对着观众席大喊。

放下孙一文后,欧伯利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又喊又跳。

接着他又一把将孙一文抗在肩上。

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本文图片来自欧洲时报)

最后还不忘拿出五星红旗,和孙一文一起挥舞。

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有网友评论道:“感谢法国教练,打破国界,帮助中国圆梦。这才是体育精神,世界大同。”

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在中国开启人生新阶段

其实这名法国教练本身也是一名传奇运动员,他曾于2002年悉尼奥运会夺得男子重剑个人银牌,并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队友一起为法国夺得男子重剑团体金牌。

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 2004年,欧伯利和队友一起获得男子重剑团体金牌。

2014年之后,欧伯利带领法国重剑队多次获得世锦赛、世界杯冠军,并在里约奥运会带领法国男子重剑队获得团体冠军。

然而,里约奥运会结束后,法国队却没能留住欧伯利。关于为何选择离开法国,欧伯利难掩心中遗憾。他对法媒记者坦言,自己说话太直,让有些人不高兴。而正在此时,中国向欧伯利发出邀请,而且答应给他提供很好的条件,于是,他毅然决定前往中国,开启新的人生。

他的离开,在当时法国剑坛还引起不小的轰动。

对于在中国的生活,欧伯利接受法国电台采访时坦言:“刚开始一个月很艰难,因为离开了法国家乡,但中国人把我当家人一样,我逐渐爱上了在中国的新生活。”“在中国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得到了信任。”

“我感觉自己是中国人”

一开始,当欧伯利率领中国队和法国队比赛时,他内心会感到很不舒服,但慢慢地,他开始释怀:“一开始,或许我有点复仇的心理,一心想证明法国队没留我是他们错了,但最终谁在乎呢?”

“现在,我感觉自己是中国人。……我还是法国国籍,但我感到在中国更受人喜爱。”“每当中国国歌响起,我心头就会涌上一股暖流。”

在欧伯利的指导下,中国女子重剑队在最近三届世锦赛上连续登上领奖台。2017年夺得银牌、2018年斩获铜牌、2019年更是一举拿下金牌。另外,中国女子重剑运动员林声在2019年世锦赛上还斩获了女子个人重剑银牌。

法国队员:我非常想念他

欧伯利的离开也让法国队感到遗憾。在2017年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与法国队狭路相逢。看到昔日的教练,法国击剑队员Alex Fava难掩喜悦。

他向记者说道:“我非常想念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他首先是个高尚的人。当他宣布离开的那天,我个人感到非常难过,”

连法国记者都不禁感叹:“中国冠军不可能到法国来,就是这样,法国并不看重那些成功的教练,待遇也不如其他国家。”法国女子花剑教练Franck Boidin也在2017年离职前往日本执教。

孙一文夺冠后,欧伯利还将率领中国女子重剑队向团体赛冠军发起冲击。祝愿中国女子重剑队能再创佳绩,为中国队再添金牌!(原标题: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中新社旗下新媒体平台),关注全球华侨华人,浏览世界各国媒体新闻资讯,

无需翻译——华舆在“手”,世界尽在掌握!

基层教练系列报道之三: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击剑教练朱美芳 坚守初心 为中国击剑输送更多人才

“直到现在,安琪还说我心狠……”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击剑负责人朱美芳每每说到爱徒——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许安琪时,总是笑着回忆着往事。2001年,9岁的许安琪刚刚进队就被朱美芳挑中,带了五年多,她将许安琪从一张白纸带到了省运会冠军,输送到了江苏省队、国家队。但每到节假日,或者放假回家,许安琪还是喜欢来到自己启蒙训练的体校,跟着朱老师再练上一会儿。

“安琪从小条件就特别好,身材高,步伐灵活,能吃苦,训练也踏实。”朱美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我当运动员的年代,女子重剑项目还只是奥运会的表演项目,直到2000年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我没有机会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希望我的学生能替我圆这个梦想。”为此,朱美芳对许安琪格外“关照”,具体表现就是要求格外严,基本功打得十分扎实。

击剑教练班 一把将孙一文扛上肩头,这名法国金牌击剑教练火了

朱美芳(左)与许安琪

“基层教练员的工作就像搭建地基”

“那时候教练真的狠心,下手太狠了。”许安琪笑吟吟地回忆着当年的往事,朱美芳也记起来了,“有一次训练没有做好,我记得是拉伸手部的力量,她总是滑掉下来。我当时在训练前提了要求,说滑落一次就罚几圈,结果安琪累计下来一共要跑50圈。”尽管心里埋怨教练,许安琪还是一圈圈地跑下去,朱美芳十分心疼,但是话已经说出来了,就不能收回。“不要跑了!”看到许安琪实在跑不动了,她喊了一句,可许安琪憋了一口气,硬咬着牙连走带跑完成了下来。

“我们的运动员时代都是苦练过来的,在自己当教练员之后,也延用了老教练的一些做法。”朱美芳自1985年开始从事击剑运动,1988年由花剑改练重剑,直到1999年退役,多次拿到过全国冠军,也参加过亚锦赛、亚运会以及世锦赛等高级别赛事。从事基层击剑教练这20多年来,朱美芳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训练手段与理念,“现在的训练手段、器材丰富多了,我们也要有所改变,用更丰富趣味的方式,让孩子们达到训练效果。”

在朱美芳看来,基层教练员的工作就像是为建造高楼大厦搭建地基,根据手中每一个苗子的潜质,经过自己的心血浇灌,打好基础后,将其盖成一座座美丽的房子,甚至是参天大楼。“一名运动员基本功的好坏,决定着以后能走多远。我的地基打得怎么样,也决定着以后是盖成茅草房,还是高楼大厦。”

对于许安琪的启蒙训练,朱美芳下了大力气,还有意识地延缓了许安琪参赛的时间,最终造就了弟子的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在基本功上下了苦功夫,安琪的进攻、防守都很突出,综合能力蛮强的。”朱美芳对于弟子十分满意。

将一个个有潜力的苗子挖掘出来,从懵懂无知到进入状态,再到渐入佳境,输送到省队、国家队,甚至最终走上世界赛场,这是基层教练最欣慰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成功。当然,通过自己的指导,孩子们能够爱上体育,不管是读书上大学,还是走上体育工作岗位,对于基层教练员而言,都是开心而欣慰的一件事。

“回顾我在基层体校工作的这20多年,我真心喜欢这份工作!它能为我带来成就感,看着我培养的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从事体育的践行者……有桃李满天下的感觉。”朱美芳扎根基层教练工作的决心,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基层教练的成功感,是学生成才,是光荣与梦想”

二十多年如一日,与孩子们打交道,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工作目标与方向。这一过程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令人敬佩,“基层体校的教练员,要想真正地带出运动员,就要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像个保姆一样,什么都要做。”朱美芳感慨道,要为孩子打好基础,要平衡好孩子学业与训练的关系,再加上有商业俱乐部的冲击,基层招生越来越难,承担的任务却越来越重。

“也遇见过一些好的苗子流失,很可惜。”朱美芳会用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留住每一个热爱击剑的孩子,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自己的孩子。

2000年,朱美芳生下一对双胞胎,只休息了不到三个月,她就回到了训练场,“这是自己当基层教练员之后带的第一届孩子,放心不下。”朱美芳说。付出的代价不言而喻,孩子们交给了祖辈去抚养,“小时候都没出去玩过,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玩……”至今朱美芳还会听到孩子们这么说,她也有点心酸。

让朱美芳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十分争气,如今都读到了研究生,一个在北京大学,一个在上海体育大学,“孩子们收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特别欣慰,也很满足。”朱美芳说,与这种欣慰相提并论的是,自己的队员夺冠的瞬间。“2012年伦敦奥运会,安琪是P卡,一般人觉得替补不会上场,但我知道,击剑的P卡就是主力,一定会上场!我还记得安琪比赛那天我们在泰州比赛,我带着所有队员在宾馆里看比赛,中国女重夺冠的那一瞬间,大家兴奋得把床板都给跳断了!我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

时间就像指缝里的流水,朱美芳对于时间的计算也是四年一届的省运会。谈及从事基层教练的年头,她习惯以六届省运会为计算单位,“带了六届省运会,成绩都很好,自己也很安慰。”2020年备战省运会之前,朱美芳经常头晕,不舒服,直到在家里晕倒……医生诊断她得了垂体瘤大腺瘤,且已经压迫中枢神经,朱美芳进行了手术,同样是三个月后又回到了训练场。

“生病的时候,我跟自己说,要注意了,不能这么拼了。但一回到训练场,又给忘了。”朱美芳笑着说,那一届的省运会,她又圆满完成了2金1银的任务。

“南京市的击剑,是老一辈一代代奋斗出来的。栾菊杰、王海滨都是从我们学校走出来的。我们也要踏踏实实走下去,守住自己的初心,保持一份责任心,让更多的孩子们爱上击剑,为中国击剑输送更多人才。”朱美芳说。

文字来源:中国体育报

图片来源: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