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巨星背后的“天下第一教头”
别人说他是“天下第一教头”,
他说,叫我吴老头就行。
作者:许晔
作为中国武术界泰斗级人物,吴彬身上的光环很多。
他培养了李连杰、甄子丹、吴京等一众功夫明星;他的学生在各类武术大赛中拿过超百枚金牌;许多美国人也曾折服于他的魅力,称他为“Master Wu(吴大师)”。
但他很低调。“说实在话,我只是个武术教练,有幸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过一点儿贡献。大家叫我吴教练,我就很高兴了,现在大部分人都叫我吴老头。”他笑呵呵地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比起别的“老头”,87岁的吴彬更显精神。“我心脏各方面都没问题,现在还能爬山呢,跟我同年龄的那些武术老师都没我身体好!”
他对此颇为得意,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从柜子里拿出3大本相册,任凭记者随意一指,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那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 吴彬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解老照片。(侯欣颖 / 摄)
当记者好奇他的养生秘诀,他反应奇快,幽默作答:“(靠)基因。”这也让记者瞬间理解了吴京为何曾将他形容为“坏老头”——“这个‘坏’是褒义词,是一种智慧,他会化解很多东西,和他走近了会发现,他是一个老小孩。”
环球人物
,赞33
挖到“好苗子”李连杰
1970年,在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简称“什刹海体校”)当教练的吴彬意识到,自己过去几年“走错了路”。
招生时,他招的都是中学生,一个星期只能来练习两三次,光压腿时间都不够。到了初三、高三,许多学生要准备升学考试,干脆不来了,一切前功尽弃。
“这给我了一个教训:学武术的小孩还是得从小学‘抓’,学校还得离我们体校近,方便他们放了学就来练。”
他开始在附近的北海小学、皇城根小学、厂桥小学等学校物色学生。第二年,他终于挖到了一颗“好苗子”——8岁的李连杰,短跑速度快,跳远可以跳2.2米,不仅爆发力强,柔韧性也好。
· 童年李连杰(中)。
那时,每天武术训练结束后,吴彬就会骑着一辆二八式自行车,前面带着小学生唐来伟,后面坐着小学生李连杰,穿过老北京的一条条胡同,把他们安全送到家。
可是对年幼的李连杰来说,这样的温情还不足以抵消训练时的痛苦。他曾在节目中坦言,起初曾想放弃武术,母亲知道后,也心疼他训练辛苦,对外说是她不让孩子继续练了。
吴彬理解李连杰母亲的想法。“李连杰2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5个孩子生活,李连杰是家里的老小。他母亲当时就是怕孩子万一武术没练好,再把身体练坏了。”
为了挽回“好苗子”,吴彬有空就往李连杰家跑。他觉得,人都是讲感情的,去了问问人家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尽力打消李连杰一家的顾虑。
有一次临走前,他把李连杰拉到一边说:“你很聪明,长大了做什么都可能成功,也不是非得要练武术,但是记住一句话:做人呐,要做英雄,不要做狗熊。”这句话非常打动李连杰,他决定回体校继续练武。
事实证明,吴彬的努力是对的,什刹海体校的孩子们很快在武术比赛中取得亮眼成绩,李连杰更是其中佼佼者。
1974年,11岁的李连杰在中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少年组第一名以及全能冠军;同年,他跟随中国代表团访美,到白宫表演;次年,他参加第三届全运会,拿下武术套路比赛的全能冠军。
· 1975年,北京武术队合影。从下往上,第一排右二为李连杰,第二排右一为吴彬。
那次访美期间,还有个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武术表演结束后,尼克松对李连杰开玩笑说:“小朋友,你的功夫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了给我当保镖好吗?”李连杰说:“我不想去保护一个人,我想保护亿万中国人。”一旁的基辛格说:“我的天,你小小年纪,说话已有外交官的架势了。”每次谈起这段往事,吴彬都忍不住感慨:“李连杰特别聪明!”
眼瞅着李连杰这一批学生都上五六年级,即将要上中学了,吴彬又开始犯愁:业余体校是不是很难留住这些“好苗子”?思来想去,他找领导提建议:“咱们是不是该成立北京武术队了?”
就这样,日后创造无数传奇的北京武术队成立了,吴彬成为这支队伍的首任总教练。
从练举重到练武术
很多人不知道,吴彬其实是“半路出家”学的武术。
他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七七事变”后,父母带着他举家逃难到上海。7岁时,他上学经常路过一个小店,小店门口的书摊上摆着很多小人书、连环画,很多都是武侠题材的,让他看得入迷。长大一些,他开始看武侠小说。
“我家里没人喜欢武术,周围也没有练武术的人,所以我对武术的初印象就是从这些书上来的。”吴彬说。
但那时,他并没想过自己会走上武术之路。他喜欢体育,高中时担任校队的足球队长,因为个子矮、力量小,体育老师建议他去练练举重,没想到成绩也还可以。
高三毕业前夕,班主任说要建议学校保送他去上海师范学院念体育系。吴彬十分高兴,结果骑车回家路过上海交通大学时,看到门口的横幅写着“中央体育学院(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他一琢磨,不如放弃保送,考中央体育学院!这一考,他还真考上了。
· 1月27日,吴彬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侯欣颖 / 摄)
当时,举重、摔跤、拳击、击剑、武术在一个系。吴彬被安排在举重班,主修举重,辅修摔跤。乐呵呵地练了一年多,有人提醒他说:“你以后要是想去中学当老师,中学可没有举重和摔跤这些项目,得考虑练练其他的,比如武术,在中学里就比较好开展工作。”
吴彬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但真正下定决心转学武术,是在1960年。“因为1959年办了第一届全运会,比赛结束后我们学校搞庆祝会,武术班的同学们都上台表演,我看完感觉真的太棒了,就写申请转去学了武术。”
转到武术班后,吴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柔韧性不够。每天早上5点,他就跑到离学校不远的圆明园,练习上千次踢腿、劈叉。
3个月后,他踢腿能踢到脑门了,劈叉也能完全劈下去了。又练了一年多,他参加北京市的武术比赛,查拳和棍术拿了冠军,剑术和枪术拿了亚军。
在外界看来,吴彬是天赋型选手,但他很谦虚:“也不是天赋,既然练这个,就是要下功夫。”
毕业后,他被北京市体委分配到什刹海体校当武术教练,秉持着对武术的热爱,不断精进水平,挖掘人才,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中国功夫片背后的人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首部电影《少林寺》打破了华语电影中国内地票房纪录,也掀起了“武术热”“少林热”。
· 《少林寺》被评价为“一个时代的功夫记忆”。
鲜少被人提及的是,这部片子成功前,内地武术界和香港电影界曾有过一部磨合之作——《塞外夺宝》。当时,在统一安排下,包括吴彬在内的北京武术队部分成员赴港协助拍摄该片。由于人手不够,吴彬还临时上阵救场,剃了光头,扮演一位护送舍利子的老和尚。
“我现在想想,感觉当时可能是在拿《塞外夺宝》做实验。毕竟我们武术队的人不懂电影,也不太会电影里的那些打法。大家就不断磨合,看拍什么、怎么拍、怎么用人才合适,等实验结束,就开始拍《少林寺》了。”吴彬说。
拍《塞外夺宝》的那段日子让吴彬感触良多。他意识到,电影既是向世界推广武术的好路子,也能成为武术运动员退役后的一条出路。尽管他后来并未投身电影圈,但电影圈里处处是他的影子。
· 1月27日,吴彬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侯欣颖 / 摄)
甄子丹是他收进北京武术队的。
两人初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吴彬带队去美国波士顿交流,甄子丹的母亲恰好在当地开武馆。借此机会,甄子丹表演了一番,吴彬看后表示:“这孩子如果回北京,肯定在武术方面有发展。”
甄子丹的父母听进去了。《少林寺》电影大获成功后,他们带着甄子丹和他妹妹到北京找到吴彬,希望让两个孩子进入北京武术队训练。但因为妹妹没有基础,吴彬只留下了甄子丹一人。
· 1983年,吴彬(左二)为李连杰(右二)、甄子丹(右一)进行武术训练。
那时,甄子丹已年近20岁,和吴彬当年转班后面临的难题一样,腿太硬。“我当初是玩命儿练出来的,他也得经历这个过程。后来我看他硬练还是有一定难度,我就让他跟女队一起训练,先解决柔韧性的问题。”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不陌生了:甄子丹从北京回到美国后,赢得美国武术冠军,后来也成为了知名功夫影星。
· 甄子丹出演《叶问》。
吴京走上电影路同样和吴彬有关。
他6岁进入什刹海体校学武,后考入北京武术队。当时,队里很多人都出去拍戏了,他也想去,吴彬让他先别着急,再多看看、多练练。他就去书店里买了好多电影方面的书,没事就翻着看。
· 1995年,吴彬(中)、吴京(左)去美国交流。
“他对拍电影这事特别上心,我一看这样,就跟《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说,我这儿有个小队员,你看看他想拍戏行不行。看完,张导觉得可以,说回去要根据吴京的形象量身定制一个剧本。”
吴彬回忆道:“结果等一年多后剧本出炉时,吴京的身高已经从1.5米窜到1.65米了,不像剧本里的小孩子了。张导只能改剧本,最后改成了《少林小子闯情关》。”
· 吴京出演《少林小子闯情关》。
· 吴京与谢楠结婚时,吴彬担任证婚人。
2005年,吴京在电影《杀破狼》中客串一个反派角色,和甄子丹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打戏。吴京拿刀,甄子丹拿木棍,两人现场打断了4根棍子,这场戏至今被网友拿来对比两人的功夫。
· 《杀破狼》中吴京和甄子丹对打。
而在吴彬看来,不论是李连杰,还是甄子丹、吴京,三个人都对自己的专业很下功夫,“学武术是武术,拍电影是电影,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弟子们也都没忘记吴彬的师恩。有一回,吴京和甄子丹在聚会中相遇,师兄弟立马合体给吴彬发来视频:“吴头儿,我和您另一个徒弟在一起呢,我们在这儿给您送祝福!”最近,吴彬收到了李连杰寄来的新书,笑着打趣:“这小子出书啦!”
· 从左至右:李连杰、甄子丹、吴京。
向海外推广中国武术
曾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的张耀庭,亲笔写过六个字送给吴彬:“天下第一教头。”面对如此高的评价,吴彬连说“不敢当”。
但成绩不会说谎。除了培养出功夫影星,他筹建的北京武术队自成立后,12年间包揽了11届全国武术比赛团体冠军,唯独没拿金牌那一届,是因为那年他们全队出访美国。每每说起这些荣誉,吴彬便一再强调:“这其实是所有队员和教练共同努力的结果。”
吴彬将许多精力投入到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武术上。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1974年,他随中国少年武术团访问日本时,遇到了宗道臣。在活动中,宗道臣说:“我年轻时曾到中国学习少林寺拳法,回到日本后组织成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如今,我把正宗少林寺拳法在日本发展起来了,但中国已经没有了。”这话让吴彬心里十分不舒服。
“我们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怎么会没有少林寺拳法呢?”吴彬憋了一口气,但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孩子们上台表演了正宗的中国功夫。“当时观众都起立鼓掌。等我们离开日本前,宗道臣讲话就变了,说中国少年武术团的表演非常成功。后来,他还多次率弟子到中国来交流。”
· 中国少年武术团访问日本前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合影。
这些年来,吴彬经常去国外授课,还专门编写了易于当地受众掌握的武术教材。他希望“武术入奥”,也清楚地知道这件事的难点:中国功夫很有名,但如何能让大家认可它作为奥运会的一个竞技项目?
“刀枪剑棍,拳打脚踢,手眼身法步,这些东西我们中国人懂,但很多外国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裁判规则、打分规则他们更是搞不明白,这样就很难办了,所以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向海外人群介绍、宣传中国武术。”
· 吴彬(右二)和人切磋武术。(侯欣颖翻拍自旧照)
吴彬还很支持武术进学校。他认为,武术不仅仅是体育,也是文化,“忠义礼智信,武术文化里讲究的这些东西是很好的”。武术也可以理解为制止暴力、冲突的能力和技巧,“止戈为武,让小孩子们学学武术,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建设保卫国家”。
7年前,在80岁寿宴当天,吴彬送给每名钦点的徒弟一把特制的剑,上面刻有“精、气、神”3个字。他觉得,人就得活出“精气神”来,基因之外,这或许才是健康长寿的良方。
· 吴京(左)和李连杰(右)参加吴彬80岁寿宴。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什刹海三兄弟各有结局:李连杰遁空,甄子丹痴武,吴京高处不胜寒
刀剑如梦。
一
金庸《鹿鼎记》连载收尾时,基辛格访华,北京缩短暑假以净街容,什刹海体校开班授课。
武术教练吴彬走遍周边小学,千里挑一,选中一弹跳俱佳少年,用自行车接送训练。少年名叫李连杰。
李连杰家中排行最末,两岁丧父,母亲不舍他习武,吴彬天天去劝,问李连杰“你想当英雄还是狗熊? ”
李连杰入校学艺,11岁起连夺5年全国武术冠军,随团去美国演出,并对接见他的尼克松说“我长大要保护亿万中国人”。
归国时访问团路过香港,停留一周,导演张鑫炎负责拍纪录片,从此念念不忘。5年后,张鑫炎筹拍《少林寺》,第一时间便想到李连杰。
李连杰随剧组前往嵩山,少林寺山门破败,仅余老僧。山门后野草齐腰,草野上是不羁的风。
那风浩荡吹过山河,电影《少林寺》一夜红遍中国,以1毛票价,创下票房1.6亿,观影人超5亿。
8岁的王宝强在村头哭喊要去少林寺;12岁的贾樟柯去电影院看了7遍;11岁的刀郎组织小伙伴远征少林寺,沿铁轨走一天一夜,才发现走反了。
时代的涛声混杂江湖的水气,那年人们相信机遇丛生,天高海阔,无处不可闯荡。
李连杰拍《少林寺》时,6岁的吴京被父亲强行送入什刹海体校。他家是武术世家,祖上出过几任武状元,咸丰皇帝还赐过匾“武魁”。
他开始重复李连杰的轨迹,每天拳脚带风:
正踢腿一千腿,侧踢腿一千腿,外抬腿一千腿。里抬腿一千腿,盘腿一千腿,蹬腿一千腿,后踹一千腿,扫腿五百,前挡五百,翻腰五百,仆步穿掌五百。
同年,混迹波士顿街头的甄子丹,作为华侨生,被母亲送入什刹海武校。为训柔韧度,吴彬让他跟随女队练习。
什刹海绿柳如丝,日光漫长。体校外,书店书架上渐渐多了飞雪连天与笑书神侠,书页上尽是侠客梦。
1989年,徐克去美国学习电影制作,偶遇旅居养病的李连杰,邀其出演《黄飞鸿》。
徐克给李连杰放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看狮子捕猎,学动作美感。徐克还独创了无影脚,虚空腾起后连踢七脚。
电影首映时,李连杰去电影院看反响,无影脚一出,满场喝彩,掌声跺脚声激起阵阵烟尘。
黄飞鸿之后是方世玉,方世玉后是洪熙官,拍《新少林五祖》时,9岁的谢苗被王晶相中,千里迢迢赴港签约,一头扎入武侠的黄金年代。
多年后,他仍记得第一场戏是和邱淑贞扶着受伤的李连杰穿过月亮门:
“穿过门洞时突然起风,树叶飘落,当时觉得太好玩儿了,感觉到了一个新世界,后来我知道那个东西叫鼓风机。”
新世界布满奇梦。1993年,全港推出五十部武侠电影,在映三十部,大多故事源自金庸小说。
东方不败红衣入水仰头醉饮,赵敏光明顶骑马回眸一笑,周星驰戴着虎头帽,摇着扇子说,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金庸对女版的东方不败不感冒,但说李连杰演的令狐冲最像原著。更何况,电影还催生了那首《笑傲江湖》。
黄霑、徐克、罗大佑醉酒录过一版,唱得荒腔走调,还夹杂着笑声,却最带江湖气韵。录完后徐克说,那是个恣意又孤傲的年代。
《方世玉》不屑权位,《鹿鼎记》调侃权谋,《狮王争霸》怒斥粉饰太平愚弄国人,就连放浪的唐伯虎也有铮铮傲骨:大丈夫岂可为虎作伥?
那年天下有侠,侠是一诺千金,侠是扶危济贫,侠是郭靖在襄阳城头对杨过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那个年代收尾,金庸家已搬至太平山山顶,温瑞安去做客,印象最深是中厅落地长窗,可望满城灯火。
金庸在书桌前摊开稿纸,开始修订他的十四部小说。
二
1997年,《黄飞鸿之西域雄狮》上映,黄师傅定居海外,传奇谢幕。隔年,现实中的李连杰也远走好莱坞。
他第一个角色是《致命武器4》的反派配角,与5人竞争后获得。
片场,他在厕所对着马桶一句句背英语台词,而主角梅尔吉普森迟到许久才来,到了后就翘腿坐在禁止吸烟标识下,点起雪茄。
李连杰在片中打了三场,累计15分钟,仅留1句英文对白。
第二部电影《致命罗密欧》,李连杰升任主角,但地位依旧不高。李连杰说美国人只是把功夫当成汉堡,难登宴席:
“从李小龙、成龙到我,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似乎我们只是一介武夫,谁是张三丰,谁是黄飞鸿,他们根本没兴趣知道。”
2001年,李连杰收到张艺谋来信,邀演《英雄》。李连杰心动,称其为“一生最重要的动作片”。
他的片酬已达300万美元,《英雄》投资更高达2.6亿,连片中的落叶都是剧组80元一袋从老乡家里收的。
侠客的传奇在电影中终结了,个体在国家机器面前不过一介匹夫,甚至连名字都无需再有。李连杰第一句台词叫“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
电影最后,李连杰在秦宫满天箭雨中倒地,电影之外,《英雄》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200体大学生扮演秦兵,高喊“风”、“风”、“大风”。
武侠不再是草莽的诗句,更像盛宴的甜点 ,《无极》、《夜宴》、《十面埋伏》,功夫仍在,但只是宣传的借口。
《英雄》上映第二年,吴京动身前往香港发展,走前已做最坏打算,“两条腿扛一脑袋,到哪里也饿不死”。
从什刹海体校毕业后,他在北京西四开过小服装店,后来重复师兄路径,出演张鑫炎电影,一直背着“李连杰第二”名头。
等待他的是武侠的寂寥年代。拍内地电视剧时,他没对手,天天跟替身打,“打得自己都跟替身似的”。
他孤身前往香港,一年多没有片约,常在酒店房间里听郭德纲相声,一个人哈哈大笑。
2005年,他参演《杀破狼》,与甄子丹对阵。什刹海兄弟在后巷中生死相搏,拳拳入肉,甄子丹在吴京身上打断数条警棍。
其实,电影后期已无钱拍摄,与吴京的打戏是甄子丹力求才得以保留。
《杀破狼》后,甄子丹转运,3年后以《叶问》名扬大江南北。
然而,《叶问》少了侠韵,更像炫技,最著名台词是甄子丹说的“我要打十个”。
《叶问》之后,记者问吴京,说甄子丹等了十年,你是不是也要再等十年。
吴京无奈说,“我当然希望能创造一个自己的时代,只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他的时代终于等来,但与武侠很远。 2017年,《战狼2》票房超56亿,成中国影史冠军。
票房26亿时,李连杰便预言票房将创记录,因为超乎常态,就像当拍《少林寺》一样,暗合历史与国情。
吴京问他以后怎么做,李连杰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夹着尾巴做人 ”。
当年,李连杰邀请吴京、甄子丹以及众多功夫明星,出演马云的《功守道》。
拍摄时,马云不懂收力,用棍子抽得吴京心头火起“那我也不留手了”。
李连杰连忙相劝,说吴京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因为马云拍完这场后还要见总统。
南拳北腿终究不敌一掷千金,华山论剑也不过是购物节开胃菜。大侠也在网中。
缔造华山论剑的金庸,当年已93岁,老人晚年不露面、不受访、不题字,因为有人拿他题字卖钱。
一年后,金庸在养和医院逝去,平静无言。医院外高楼如林,车马喧嚣。
三
《叶问4》中,咏春大师和太极拳大师比武,突遭地震,两位大师躲在桌下,尴尬对视。
时代巨震下,个体其实卑微如尘。
2006年,李连杰出演《霍元甲》,为自己功夫生涯做结。
他说“武”字拆开就是止戈,不打才是赢家。
他再未回什刹海体校,将拍功夫电影称为“我的前半生”,言谈如入空门,老后频传死讯。
去年年底,向太为他辟谣,“今早你还和我请安啊!”。
同门师弟甄子丹,则迷信武技,坚信还能打出一片天。他转战网大,去年《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上线,甄子丹受访时说:
这次乔峰不仅要打十个,更是能够以一敌百。
与他在后巷生死相搏的吴京,如今已被捧在高处,行事如履薄冰。庙堂很高,江湖极远。
亲历武侠黄金年代的谢苗,当年盛名时转去读书,二十年后回归电影,却发现江湖已远。
他当过武指,跑过龙套,最后转战网大,“你已经到了没有戏可拍的地步,你不拍网络大电影,你拍什么?”
最多一年,他拍了7部网大,都是硬桥硬马功夫片,被网友戏称为“网大一哥”。
2022年,他主演的《目中无人》豆瓣7.1分,观众说他“扛起动作片大旗”,他还谦虚,而今只余无奈:
“不妨就扛着吧,因为边上真的没什么人了。”
今年2月,《目中无人2》上映,没敢登陆院线,片方官博说,武侠片时至今日创作凋零,“我们要做的,是先活下来”。
片中,谢苗扮演的成瞎子,带着孤儿远行,屏幕前的人们,恍然想起手持银枪的洪熙官,牵着圆脸的谢苗:
“当初李连杰背着你,现在你背着别人,旧梦如昨,只可惜武侠电影已经没落了。”
电影里,一老一小走在寂寥的草野,成瞎子说,他看世界,开始是红的,后来灰色,再后来一片漆黑。一点光亮都看不见了。
去年1月,曾刊登过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作品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停刊,主编在告别信中说:
“武侠版像经历了一场华胥之梦,在挣扎沉沦裹挟中消亡了……”
世事如大梦一场。金庸远行这五年,一场大疫,几多风云,时代的灰烬如残雪飘飞,世界了然无趣。
而在先生百岁诞辰时回望,这百年来,时代澎湃则武侠梦起,机遇到来则江湖广阔,平凡人的梦终要等待时代缝隙。
百年一瞬,天下无侠,刀剑如梦在极远之处,恍然明白张三丰的心境: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